老皇族,差点当上皇帝的恭亲王奕訢是怎样度过晚年的?

奕䜣生于帝王家,文武双全,因为不善于“演戏”而与皇位失之交臂。

老皇族(差点当上皇帝的恭亲王奕訢是怎样度过晚年的)

在“辛酉事件”中,奕䜣发挥过重大作用,因而成了大清的国柱。事后,他与慈禧也曾有过一段“叔嫂联合”主政的合作期。

一、朝堂之上,摩擦总会有的

1880年,慈禧指示太监李三顺出宫办事,结果与宫廷护卫争执起来。李三顺狗仗人势,开始撒泼,回宫后跑到慈禧面前告恶状。慈禧听信太监一面之词,大发雷霆,跑到慈安面前去哭诉,说被人欺负,不杀护军自己没法活。慈安性格敦厚,答应帮慈禧出气。

慈安将此事交给刑部,结果刑部按照律法,判定护军无罪。慈安将此事转告慈禧,慈禧老羞成怒,给刑部施加压力,强行下旨治罪宫廷护军。

这个时候奕䜣站出来了,他支持刑部秉公办理,反对慈禧的做法。但刑部审理的结果再三修改,也达不到慈禧的满意而未获通过。于是,奕䜣带领一帮大臣“力争,不奉诏”,而且反复劝说慈禧收回成命,“语特繁”,但慈禧只是免除护卫死罪,仍从重整治。

后来,张之洞与陈宝箴上奏,要求慈禧秉公办理。奕䜣反对慈禧的底气更大了,手里拿着两人的奏折,得意地对同僚说:“若此真可谓奏疏矣!”

在内外大臣的联合抵制下,慈禧只有收回成命,将护军从轻判决,另将太监李三顺打了三十大板。

慈禧虽然让步,但对奕䜣的不满也由此达到顶点,再联想之前的几次不愉快事件:

第一件,同治大婚后,即将亲政。慈禧准备归政,但想要御临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慈禧如果去了,岂不成了女皇?奕䜣为了防止出现第二个武则天,立刻出来反对,说“慈宁宫是太后的地方”,一下堵住慈禧的嘴。

第二件,慈禧想修圆明园,又是奕䜣出来唱反调,坚决不让。此外,奕䜣严格按照规定,对慈禧的各种铺张浪费进行限制。

正因为奕䜣的碍手碍脚,慈禧终于忍无可忍,只得将其撤掉。尤其在慈安去世后,慈禧将奕䜣看作是无上权力的最后绊脚石,早就想除之而后快。

二、赋闲亲王无人问

离开朝堂的奕䜣,反而更加自在,他能纵情山水,能够与家人团聚,能够将情怀抒发于笔墨之间。

从首席军机大臣位置跌落,奕䜣与王安石的心境相似,“取唐诗置诸案头,信手拈吟,以消永日,”搞起了诗歌创作。

奕䜣写诗,反对诗词格律,说:

“诗言志,歌咏言,在心为言,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言形于外,故工拙所不计及,读者也不应以声绳之。”

他多次呼吁文坛,主张诗歌自由抒发情感,反对矫揉造作。

对于和慈禧的恩怨情仇,奕䜣从未低头,他不觉得太后的制裁是正确的,只承认命运造化弄人,难与“相争”。在《朗润园感怀》中,奕䜣写道:“实事渐消虚事在,他生未卜此生休”,感叹自己理想破灭。

光绪十一年,奕䜣因儿子载湟去世而变得郁郁寡欢,身患重病。他为了出去散散心,排解心中苦闷,带着数卷唐诗,开始了四十多天的西山游。他由昆明湖至香界寺、宝珠洞等地,然后来到普觉寺。

普觉寺又称佛卧寺,奕䜣曾与咸丰帝一起下榻于此,三十年后,旧地重游,他赋诗一首:

“寥落悲前尘,回头总是情;僻居人不到,今夜月分明。地古烟尘暗,身微俗虑并,水深鱼极乐,照胆玉泉清。”

这次游山玩水,从他的诗中来看,不仅身体得到康复,许多烦恼也得到排解。回到王府,他又打起精神,将赋闲以来的写的诗加以整理,编为《萃锦吟》卷一。这些诗,与他曾祖父乾隆写的差不多,艺术价值并不高。但这些诗集中记录了奕䜣的行程与思想意境,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没过多久,奕䜣的大儿子又不幸去世,这让身体刚刚康复的奕䜣再次病倒,精神也大受打击。

赋闲后的奕䜣,虽还是亲王,但也感受到了人走茶凉的悲怆。光绪十二年春节,恰逢立春。两“春”重叠是“大吉日”,但往日车水马龙的恭王府,竟然没有几个人上门祝贺。他以自嘲的方式记叙这次过新年的心情:

“都中每值新年,无论公卿士庶,来往拜贺,毂击肩摩,日日驱驰,扰攘于十丈红尘之内。余因养疴,未能趋俗,闲居习静,读画看书,别有一番滋味。”

光绪十七年,奕䜣在府邸庆祝六十大寿,按照惯例演戏三天,并请来了著名的京剧演员谭鑫培、杨小楼、王瑶卿。排场不小,可来祝寿的人寥寥无几。

这种门可罗雀的情景,一是因为他下来了,不能给别人带来价值;二是因为大家有意回避,与奕䜣走近了就是得罪慈禧;三是奕䜣也不能交友广泛,否则慈禧也不会放过他。

随着年岁的渐长,奕䜣的心态也开始变老,但毕竟是洋务派的,对西洋器物始终保有一份兴趣。他时不时会拍个风景照,并将照片送人。

在失落中,奕䜣白发渐生,他在等待、忍耐与期待。

三、经过十年的赋闲,在甲午年,奕䜣东山再起

1894年9月29日,慈禧和光绪召见奕䜣,然后发布旨意说恭亲王“病体虽未痊愈,精神尚未见衰”,给了他部分权力。第二天,慈禧又下令,允许奕䜣不必每天值班,也不用参加祭祀典礼,作出关心的态度。

回到朝堂的奕䜣,已经失去往昔的进取精神与锐气,在甲午战争中,他态度偏和;在维新变法中,奕䜣实际上已经退化为保守派,对于维新派涉及到大清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他是极力反对并阻拦。

他也在讨论着变法,但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他也说振兴,但只是振兴安心觉罗家的朝廷;他也看世界,但没有跳出皇族的格局,终究还是时代的落伍者。

1898年,奕䜣病重,光绪和慈禧曾三次登门探望。5月29日,恭亲王走完他的一生。

秋媚说:奕䜣是皇室中相对开明之人,能为皇室带来新“玩具”,却没有更新他们的价值观,更无力实现自强与求富。

著名泼妇贾南风干过哪些荒唐事儿?

她本是代替妹妹出嫁,却改变了中国三百年历史。

说到历史上可以权倾朝野的女性来来回回也就那么几个,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女皇陛下武则天,还有奢靡成性的慈禧太后,甚至有帮助自己丈夫的刘娥,还有一位更是曾经影响过华夏历史的女子贾南风。

贾南风顶替妹妹坐上了太子妃的位置。

贾南风是当初贾充的女儿,一提到贾南风后期的作为就不得不提到贾充对于司马氏家有恩情。贾充是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所以贾充背后实力相当的雄厚。由于贾充对于晋武帝司马炎来讲有莫大的恩情,再加上司马炎想要巩固好西晋的疆土,便让太子司马衷娶了贾南风。最初的过程当中司马衷被指婚的对象并非贾南风本人,贾充原本是想要让自己的小女儿当太子妃的,但是小女儿的年岁尚小,又不适合分配,只能由年岁大些的贾南风代替出嫁。

贾南风稳坐太子妃之位。

贾南风坐上太子妃的位置可谓是金枝玉叶变凤凰,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定性的框架。在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上,一般都是崇尚一夫一妻多妾。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里,贾南风却有着我们现代化的思维理念,崇尚专一的情感。在专追求一夫一妻的道路上,贾南风受到了重重的阻力。眼见着其他嫔妃,渐渐地有了丈夫的指示,而自己的肚子却没有自己理想中的争气,心有不甘的贾南风,甚至明目张胆地让丈夫失去和其他嫔妃的胎儿。

贾南风不愧是郭槐的亲生女儿。

贾南风之所以这么明目张胆,不仅因为自己背后有个权倾朝野的爹爹贾充,更为重点的是贾南风的母亲(郭槐),也不是省油的灯。郭槐也是和贾南风有一样的目标追求,在那个封建的社会当中,追求专一的情感,在收拾其他女子的过程中,郭槐也吓到了自己的孩子,失去过两个儿子,也造就了贾南风追求专一情感的目标。贾南风在这样耳闻目染的环境下,当然也学会了母亲郭槐理想和追求。

贾南风,勇往直前,无畏无惧。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为根本性的出发点。一个人一旦有了定性的思维,便很难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就如我们很多人看那些架空历史性的影视剧时,经常会自动化的把影视形象认为是正史上所发生的史事,但很多事实并非我们所想象中的那般。贾南风正是在母亲日复一日的追求感情的过程当中也学会了义无反顾地为自己争取权益,却一根筋,不懂得审时度势。

贾南风有颗不安稳的心。

虽然贾南风让丈夫的失去了和他人的孩子,但是在贾充的硬背景下。还是有许多人替贾南风求情,更为离奇的事件是贾南风只受到了轻微的处罚,便保住了太子妃的位置,更夸张的是后来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顺利继承父业,后来贾南风也顺利的成为了万人瞩目的皇后。你以为贾南风会这样顺风顺水地过完下半辈子,当然作为本文的女主角,她是坚决不会的。因为她为了配合主题,她要影响历史。贾南风影响了华夏300多年的历史。

贾南风将太子视作自己的敌对势力。

贾南风虽然位居高位,却也有不如意的时候。司马衷对贾南风爱护有加,是因为贾家的势力庞大。贾南风没有给司马衷生下继承人,所以贾南风对于其他嫔妃的孩子更是嫉妒,再加上晋武帝去世前已经帮助自己的儿子司马衷选择好了接班人。板上钉钉的太子,更是成为了贾南风的肉中刺。

贾南风通过各种手段来对付太子。

后来贾南风突破了重重阻碍,想要让自己成为权倾朝野的掌权人。在此期间,曾经不可一世的母亲郭槐,也许是年岁渐老,渐渐有了悔意,觉得自己当初太过轻狂,才害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不想再让女儿步自己的后尘,郭槐奉劝贾南风一定要善待太子。贾南风却没有将母亲的忠告听进去,反而是假孕来蒙蔽世人的眼睛。想要借由自己生下“子嗣”,来名正言顺地对抗太子。

结语:

都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贾南风的作为是朝廷上下所预料得到的,而其他的皇家宗室之所以坐视不管,是想借由贾南风的手使太子下台。好有机会来窥探想得到的地位。后来司马伦当政,便引发了一系列的皇族内部事件。贾南风正是导致西晋亡国以及后期300年动乱的罪魁祸首之一。

真实的山阴公主刘楚玉?

当初司马相如为追求卓文君,当众弹了一曲《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直率、热烈的措辞打得卓文君小鹿乱撞,两人由此展开了一段始于私奔的爱情故事。

科普一个小知识,那句著名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传说中就是卓文君写的,不过当时的背景是发迹的司马相如意图纳妾,于是卓文君就写下了一首《白头吟》,表示“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看画质就知道是十多年前的片子了)

最近,一部与“凤求凰”同音不同字的电视剧开始播出,名叫《凤囚凰》。

要说“凤求凰”畅读小历还能理解,“求”表“追求”,爱慕的意思;

那《凤囚凰》又说什么呢,难道是“囚禁”?

话说SM相关的应该是不许播出吧。

主演关晓彤、宋威龙,豆瓣评分3.0,好于0%的剧情片?(我猜的)

比关晓彤的上一部神剧《极光之恋》还要低0.5分。

话说,关晓彤真真是个非常神奇的人物,当初她还没成年,在各大电视剧中扮演男主女儿的时候,风评还不错,一度被称为“国民闺女”。

结果万万没想到,一旦突破了18岁大关,“你大闺女”就再也不是从前的“你大闺女”了,关晓彤从“国民闺女”进化成“玛丽苏本苏”,似乎只用了一眨眼的时间。

顺便还得了个“格格”的称号,国民度直线下降。

关格格刚刚结束了《极光之恋》中跟马可的尬舞(被网友亲切的成为“拉面”)

又来到《凤囚凰》“风情万种”。

这部剧主要讲述了一个风流公主和俏面首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

所谓“面首”就是长得好看的汉子,也就是咱们说的“美男子”,引申词义是“男妾、男宠”。

《大明宫词》里就出现过武则天的两个面首,张昌宗、张易之兄弟。

(ps,张易之是个神人,他原本是太平公主的面首,后来被太平公主送给了自己的母亲武则天)

关晓彤扮演的山阴公主刘楚玉,是南北朝刘宋时期的皇族第一美人,是个“万花丛中过”的多(荒)情(淫)公主。

初次登场,就是向当朝皇帝,自己的胞弟刘子业索要面首。

据说“面首”这一称谓也是刘子业确定的。

感受一下山阴公主妩媚的眉眼和姿态…

这段对话的真实性还是比较高的,据《宋书·前废帝纪》记载:山阴公主的确对皇帝说过,“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

然后刘子业深以为然,于是“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给公主海选了三十多个面首陪伴她)。

虽然电视剧中的这些“美男”质量参差不齐,但历史上真实的山阴公主,的确如剧中所讲的那样,是个“女色鬼”。

(关晓彤的缝纫机造型)

其实整个南北朝时期都是十分混乱的,几个朝代之间相互吞并,长期对峙,直到杨坚继承北周皇位,才结束了从西晋末年开始的,长达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的大一统。

山阴公主生活的朝代是南朝刘宋,是南朝四个朝代中相对来讲最强盛的一个,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也十分繁荣,我们所熟知的谢灵运、裴松之、祖冲之、《世说新语》等名人名著都诞生于此时。

(《凤囚凰》中男主的名字“容止”就取自《世说新语》)

山阴公主是孝武帝刘骏的长女,她的弟弟刘子业后来继承皇位,这父女三人,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多情”,而且完全不挑口,不管多近的亲戚,来者不拒。

据说刘骏跟自己的生母有染,但后世对此说法存疑,不过山阴公主刘楚玉的“好色”,却是众所周知,流传百年的。

除了皇上赏赐的三十个面首外,刘楚玉对自己的美男子姑父褚渊也十分感兴趣。

褚渊跟山阴公主的驸马何戢是刘宋并列的两大美男子,何戢也以褚渊为榜样,穿衣打扮都模仿他。

山阴公主不满意只有其中一个属于自己,想感受一把女士版“齐人之福”,于是就通过刘子业的关系,让褚渊服侍自己十天。

结果褚渊是个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不管刘楚玉怎么诱惑,都不为所动,甚至以死相迫,无奈之下,山阴公主只好放他回家了。

畅读小历脑补了一出山阴公主和褚渊的对话,供大家一乐。

刘楚玉:“尽管叫吧,你叫破喉咙也没有人会来救你的!”

褚渊:“破喉咙,破喉咙!”

破喉咙:“谁在叫我!”

刘楚玉:“尼玛……”

除了勾引姑父外,山阴公主跟自己的胞弟,当时的皇帝刘子业也是不清不楚的。

据说刘楚玉经常出入皇宫,与刘子业同吃同住同行,究竟是深厚的姐弟情,还是为爱情鼓掌,就见仁见智了。

刘子业是刘宋的第六位皇帝,以荒淫凶残著称,见不得人的事儿做了一大堆,最后被叔叔湘东王刘彧(yù)等人弑杀。

山阴公主可能也死于此次政变中,至于她是被乱刀砍死还是奉旨自尽,史上尚无定论。

她死后,府上的三十多名男宠也全部被诛杀,只有丈夫何戢逃过一劫,另外娶妻生子。

(《凤囚凰》中的何戢)

其实在历史上,像山阴公主这样异常“豪放”的公主还真不少,都属于那种口味很广泛、来者不拒的存在。

比如汉武帝的丈母娘,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

馆陶公主原名刘嫖,是窦太后的亲生女儿,汉景帝的同胞姐姐,汉武帝的姑母、丈母娘兼妹妹的婆母。

馆陶公主是个政治敏感度很高的人,最初她想将自己的女儿阿娇许配给当时景帝刘启立的太子刘荣,由于刘荣的母亲栗姬与馆陶不合而被拒绝。

馆陶恼羞成怒之下,将阿娇许配给王夫人的儿子,当时只有四岁的刘彘。

这个刘彘后来改名叫刘彻,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汉武帝。

(彘zhì是野猪的意思,所以很多汉迷都称呼汉武帝为“刘野猪”)

金屋藏娇的典故也是由此而来。

当时馆陶抱着刘彘问将来长大后要不要娶阿娇姐姐为妻。

刘彘表示,“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一定造一座金屋子给她住。”

定下了女儿和刘彘的婚事后,馆陶和王夫人又齐心协力搞废了刘荣这个太子,从而为刘彘被封太子并最终继承大统铺好了路。

刘彻登基后,阿娇被封为皇后,馆陶也被尊称为窦太主。

只不过后来刘彻移情卫子夫,阿娇被打入长门冷宫,让“金屋藏娇”成了一个笑话。

除了政治敏感外,馆陶跟山阴公主一样,也非常好色,而且属于“人老心不老”的那种。

馆陶公主的丈夫陈午过世后,她已经60多岁,却依然不甘寂寞,迷恋上了一位叫做董偃的美少年。

董偃从十岁出头就开始跟随母亲出入馆陶家,十八岁开始做馆陶的面首(这是奶孙恋?)。

据说后来又得到汉武帝的宠信,但由于被武帝得知了他与馆陶的奸情而失宠,最后董偃因此抑郁而终,年仅三十。

董偃死后数年,馆陶也到了大限之日,“深情”的馆陶留下遗言,拒绝与原配丈夫合葬,而要求与情夫董偃合葬。

也是让人大跌眼镜。

我们知道有个成语叫做“齐大非偶”,意思就是说,“您家孩子太尊贵了,我配不上,不配跟ta结婚。”

在历史上,这个“齐大非偶”的对象,齐僖公的两个女儿,文姜和宣姜。

这两位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美人,她们分别嫁给了鲁桓公和卫宣公。

然后这个文姜呢,早在出嫁前就跟自己同父异母的兄长,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公珠胎暗结。

此后文姜嫁与鲁桓公,生儿育女。

十五年后,夫妇两人回齐国探亲,文姜与齐襄公“再续前缘”,并且合谋搞死了正牌老公鲁桓公。

鲁桓公死后,文姜再没回鲁国,而是留在齐国,与齐襄公相伴,就算自己的儿子在鲁国成为国君,也依然如故。

《诗经》中也有很多嘲讽文姜与齐襄公私通的诗句。

不过畅读小历目测,这两位分别十五年还没忘情,是真爱也说不定~

最后,尽管《凤囚凰》取材于山阴公主的故事,但影视剧肯定会做出很多美化,而历史上这些非常好色的公主,也就算是畅读小历给大家提供的茶余饭后的谈资好了。

她们真实的故事,不一定好看~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