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千夫长,为何最后还能登上大位?

作为蒙古帝国的第三位大汗,贵由之所以能够顺利登上汗位,主要是他母亲乃马真皇后的功劳。

简单来说,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窝阔台临终之前,曾经立自己的孙子失烈门作为继承人。与此同时,当时作为窝阔台长子的贵由,正率军在欧洲那边打仗。所以照理来说,窝阔台去世之后,就应该由他贵由的侄子失烈门来继承汗位。

但结果,窝阔台去世之后,他的正妻乃马真皇后,却拿失烈门尚且年幼,无法处理蒙古帝国作为借口,暂时以皇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此后的几年里,乃马真皇后靠着临朝称制的优势,为自己的儿子贵由,争取到了很多支持力量。在此期间,贵由也将自己部署在欧洲那边的全部力量,撤回了草原。

所以最后,在乃马真皇后的支持下,贵由得到了一大半的蒙古贵族支持,最后击败了自己的侄子以及其他竞争者,成为了蒙古帝国的第三位大汗。

当然,如果要详细来说这个过程的话,那就很复杂了。想要更好地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贵由本人经历的那段历史开始说起。

贵由生于公元1206年,就在贵由出生这一年,他的爷爷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召集蒙古各部举行集会,正式被蒙古诸部推举为成吉思汗,蒙古帝国自此开国。

对于蒙古帝国来说,贵由的出生,仿佛是带来了很大的好运。接下来的几年里,蒙古草原周围的几个强大政权,比如金国、西夏或者中亚那边的西辽,都不约而同出现了内乱。在此期间,南宋甚至还和金国大打出手了一次,拖住了金国的大部分主力。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蒙古帝国开国之后,有了一段相对和平的发展时间。在这几年当中,成吉思汗逐渐对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彻底完成了对蒙古诸部的统一。而随着蒙古帝国内部彻底统一,成吉思汗对外扩张的脚步,也开始逐渐加快。

此后的二十年里,强大的蒙古铁骑,逐渐走出草原,先后击败了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多个强大政权。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在强大的蒙古铁骑面前倒下,蒙古帝国也开始逐渐成为东亚地区最强大的霸主,真正拥有了横扫欧亚大陆的势力。

所以,贵由出生之后,基本上见证了蒙古帝国从开国走向鼎盛的阶段。而蒙古铁骑的强大,也在贵由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但是,随着贵由逐渐长大,成吉思汗逐渐衰老,蒙古帝国内部,却开始出现一些异动。这些异动,主要还是围绕着汗位继承人的选择。

成吉思汗一生一共有八个儿子。但在这八个儿子当中,前四个都是成吉思汗的原配正妻所生,分别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老三窝阔台,以及老四托雷。而托雷之后,再往后的四个孩子,在成吉思汗去世的时候,相对来说,都比较年幼,再加上并非正妻所生,所以基本没有什么继承权。

这其中,老三窝阔台,就是贵由的父亲,贵由是窝阔台的长子。

成吉思汗还活着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仔细思考过继承人的问题。原本按照蒙古传统,应该遵循幼子守灶制度,也就是应该由老四托雷来继承汗位。但问题是,在成吉思汗眼里,随着蒙古帝国逐渐扩张,下一任大汗应该善于治国理政,而不是像托雷那样,只是一个单纯的猛将型人才。

相比老四托雷,老三窝阔台,明显更适合作为继承人。至于老大术赤,以及老二察合台,则各自拥有各自的缺点,而且两人还极为不和,更不适合作为继承人来培养。

所以,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立贵由的父亲,也就是老三窝阔台作为继承人。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归来的路上,因病去世。成吉思汗去世之后,按照成吉思汗生前的布置,这时候老三窝阔台,就该顺利即位,成为第二任蒙古帝国的大汗。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

因为成吉思汗生前的布置,实在有些特殊。老大术赤以及老二察合台,都已经被分封到了中亚那边,拥有了自己的领地,此时也无力回来和老三争夺汗位。唯有老四托雷不一样,托雷的封地位于中原地区这边,而且当时托雷手下,掌控了整个蒙古帝国一大半的精锐军队。

这样的托雷,自然有实力可以和窝阔台争夺汗位。而且按照蒙古帝国的传统制度,蒙古帝国的新任大汗,不能单凭成吉思汗本人来进行指定,同时还需要通过草原逐步首领的投票。这种投票制度,就给了托雷更多的操作空间。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成吉思汗去世的两年里,蒙古帝国内部,一度出现了群龙无首的状态。而在这两年当中,窝阔台虽然手中兵权有限,但是却发挥了自己长袖善舞的特点,拉拢了很多蒙古高层贵族。

所以,两年之后,当蒙古诸部举行投票大会的时候,窝阔台最终还是在投票环节当中胜出了。随着投票环节结束,老四托雷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不得不遵从大会的投票结果,只能尊自己的三哥做新任大汗。

而随着窝阔台正式登上汗位,接下来的几年里,窝阔台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收拢自己的权力了。接下来的几年里,窝阔台首先指挥蒙古大军,向金国的方向进攻,最终彻底灭掉了金国。

在进攻金国的过程当中,老四托雷这一脉的力量,无疑是被消耗了很多。与此同时,在灭掉金国之后,蒙古铁骑撤回草原的路上,托雷忽然得了一场急病,然后暴毙而亡。对于托雷的死因,后世史学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但毫无疑问,托雷的暴毙,对于整个蒙古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

随着托雷去世,整个托雷这一脉的力量,开始迅速衰落。而窝阔台的汗位,则是彻底坐稳了。与此同时,面对托雷留下来的巨大遗产,整个蒙古帝国高层,都开始蠢蠢欲动。

要知道,托雷当初不但控制了蒙古帝国一多半的军队,而且自己还有大片的封地。毫无疑问,谁能拥有托雷的遗产,谁就能成为蒙古帝国内部,新的超级巨头。面对这样的诱惑,就连身为蒙古大汗的窝阔台,都不可能视而不见。

所以接下来,窝阔台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他竟然下令,让贵由求娶托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这也是贵由第一次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这一年,贵由27岁,唆鲁禾帖尼41岁。

在此之前,作为窝阔台的儿子,贵由早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参与战争。尤其是在蒙古灭金的战争当中,贵由更是表现得非常出色,立下了很大的战功。但是在灭金过程当中,贵由所立下的功劳,又不足以让他对历史产生多大影响,只能说是锦上添花。

直到这个时候,贵由第一次开始影响历史。毫无疑问,如果贵由成功迎娶了唆鲁禾帖尼,那他马上就能继承托雷的大部分遗产。再加上贵由作为窝阔台长子的这个身份,以后贵由注定会成为蒙古帝国内部,仅次于窝阔台的实权人物。他的那些弟弟们,估计再也没能力去和贵由竞争了。

至于说所谓的伦理问题,这个问题在游牧民族的社会关系当中,根本不是大问题。如果从现代角度来看,让贵由迎娶唆鲁禾帖尼,就是让一个侄子去迎娶自己的四婶,这显然不合适。但按照古代游牧民族的传统风俗,这件事并不算太过稀奇,甚至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只不过,这位托雷的遗孀,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一眼就看出了窝阔台的打算。所以在这之后,唆鲁禾帖尼用自己的儿子尚且年幼为借口,拒绝了贵由的求亲。非但如此,这位托雷遗孀还积极联系各方势力,最终在各方势力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最大程度上保全了托雷的遗产。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窝阔台为了消耗托雷这一脉的力量,同时也为了继续扩张蒙古帝国的版图,所以便提出由各方的长子,统领各自麾下的军队,向西方进攻。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蒙古铁骑的脚步,就已经逼近了克里米亚地区。而接下来,当各方的长子率领麾下军队,继续向西方扩张之后,蒙古铁骑的脚步,就逐渐进入欧洲,最远抵达了多瑙河畔。

因为贵由本身,便是窝阔台的长子,所以接下来,贵由自然当仁不让地参加了这次长子西征。至于其他几房,老大术赤的长子,在这之前早已去世,所以就只能有术赤的二儿子拔都统领。老二察合台那边,长子同样早逝,所以就由察合台的另一个儿子拜答尔领兵。

而老四托雷那一脉,则是由托雷的长子蒙哥统领。

因为之前那些复杂的历史,导致西征军从成立的那天开始,内部就充满了矛盾。首先,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老大术赤和老二察合台,关系就不太好。所以这直接导致,西征军中的拔都和拜答尔,关系也很一般。

至于老三和老四这两家,因为有着之前那些事情的存在,关系自然也不可能太好。所以后来,西征军当中就出现了很奇葩的一幕,老大家的拔都,联手老四家的蒙哥,一起排挤老二家的拜答尔,以及老三家的贵由。

因为在西征军当中,拔都是名义上的军事统帅,所以拔都自然也要找机会去给贵由穿小鞋。而贵由也不傻,自然不愿意莽撞冲锋,去给自己的堂兄弟做炮灰。在拔都下令之后,多次拖延不出兵,搞得大家都很不愉快。

而这种不愉快,后来在一次宴会上,更是彻底爆发了出来。在扫平高加索地区之后,按照蒙古铁骑的传统,遇上夏天需要返回草原进行休整。在钦察草原休整期间,拔都招来了西征军的几位将军,举行庆功会,顺便做一下军事总结。

在这场庆功会上,按照蒙古部落的传统,拔都需要先敬酒三杯。在这三杯酒当中,拔都第一杯敬给了成吉思汗,第二杯敬给了战死的蒙古士兵,第三杯则是敬给了自己的副帅速不台。

客观来说,拔都的这个敬酒方式,其实并没有问题。前两杯酒自不用说,至于速不台,本就是成吉思汗麾下最能打得猛将之一。西征军当中,名义上的指挥者是拔都,但实际的指挥者其实就是速不台。在此次西征过程当中,速不台的功劳极大,被拔都敬一杯酒也是应该的。

但是,拔都的这一杯酒,落在贵由眼里,就成了一种羞辱。贵由认为,自己是当代蒙古大汗的长子,未来也有可能继承汗位。就算此次西征不是主帅,拔都也应该照顾一下自己的面子,第三杯敬自己才对。

所以最终,在这场庆功会上,贵由和拔都大吵了一次,基本等同于吃饭掀桌子了。这次吵架,在西征军中影响特别不好。所以当窝阔台知道此事之后,连忙写了一封信,严厉斥责贵由,还下令让拔都自己处置贵由。

作为堂兄弟,拔都自然不可能真的处置贵由。但双方的梁子已经结下,以后关系注定不可能再缓和,只能是敌对关系了。而这种关系,后来也深刻影响了蒙古帝国的历史发展。

贵由这边,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虽然在西征过程当中,打下了不少地盘,但却始终遭到拔都和蒙哥的排挤。与此同时,就在贵由参与西征的时候,中原这边其实也没闲着。

作为蒙古第二任大汗的窝阔台,一生一共有七个儿子。在这七个儿子当中,贵由是长子,而且还是皇后所生。但有趣的是,窝阔台深爱贵由的母亲,也就是那位乃马真皇后,但是却不喜欢贵由。

对此,后世史学家有很多解释。其中最广泛的一种解释是,窝阔台的思想或许比较传统,比较倾向于蒙古草原传统的‘幼子守灶’制度。所以作为长子的贵由,自然就很难被窝阔台当成继承人来培养了。

在几个儿子当中,窝阔台比较喜欢的,是年纪较小的阔出和阔瑞。尤其是阔出,更是被窝阔台当成了继承人来培养。

而当贵由率军西征的时候,中原这边也在打仗。随着金国被彻底消灭,蒙古帝国在整个东亚地区,仅剩下的一个强敌,就只剩下一个南宋了。在金国被灭之前,蒙古帝国还曾和南宋组成联盟,一起进攻金国。而金国被灭之后,南宋为了组成一条黄河防线,不得不主动出兵,打算收复洛阳和开封等重镇。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之为‘端平入洛’。

原本蒙古帝国正愁没理由对南宋下手,当南宋军队主动北上之后,蒙古帝国瞬间有了理由。所以,在这之后,窝阔台果断派遣大军南下,打算一举灭了南宋。在蒙古铁骑的进攻下,南宋军队很快节节败退。非但没能夺回开封和洛阳等地,就连原本属于南宋的江淮地区,也开始被蒙古大军攻占。

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南宋也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让窝阔台非常头疼。所以后来,窝阔台不得不分兵两路,由阔瑞领兵进攻四川,由阔出领兵进攻荆襄地区。

不得不说,窝阔台的布置,还是很厉害的。当时的南宋军队,本就对蒙古铁骑的强大战力,估计不足。此时又被蒙古大军分兵两路进攻,无法集中所有力量防御。所以接下来,南宋很快节节败退。荆襄战场这边,一度丢掉了重镇襄阳。而四川那边,则是一度丢掉了成都。

丢了这两个地方之后,当时的南宋,距离灭国其实只差半步之遥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领兵进攻荆襄地区的阔出,却忽然得了一场急病,然后不治身亡了。

阔出的忽然去世,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因为阔出去世后,蒙古帝国这边,不得不暂时撤军,这就给了南宋收复成都和襄阳的机会。此后,南宋趁势以长江天险为根基,组成了一条长江防线。这条长江防线,后来阻挡了蒙古大军整整三十年的时间。直到忽必烈登基之后,才真正攻克。

同时,阔出的死,对于蒙古帝国内部来说,更是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原本阔出在世的时候,窝阔台对他极为宠爱,甚至直接将他立为继承人。如果阔出一直活着,再加上阔出拥有灭南宋的功劳,手下军队也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贵由几乎不可能有机会,再去和他抢夺汗位。

但问题是,阔出偏偏死了。

阔出死后,窝阔台十分悲伤,但是依然不打算立贵由和其他儿子做继承人,反倒是因为爱屋及乌,选择立阔出的儿子失烈门,也就是立孙子做继承人。

阔出去世那一年,贵由正率军在西方征战,正在攻略高加索地区。也正是因为阔出去世,窝阔台宁可选择阔出的儿子,也不选择贵由,所以贵由当时才会特别愤怒,继而在那场庆功宴上,没有控制住自己,和拔都大吵了一架。

很多事情,看似简单,背后其实都有很复杂的历史原因。

吵完这一架之后,贵由不但被窝阔台来信严厉批评,同时在西征军当中,也越发被拔都排斥,日子越来越难过。但就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几年之后,一个消息忽然传来,再次改变了贵由的命运。

公元1241年,也就是阔出病逝五年之后,窝阔台也去世了。这位蒙古帝国的第二位大汗,据说是饮酒过度,硬生生把自己给喝没了。

随着窝阔台去世,接下来蒙古帝国内部,就开始变得暗流涌动起来。

照理来说,按照窝阔台生前的意愿,应该是由他的孙子失烈门继承汗位。但问题是,当时失烈门年龄非常小,自身资历也不够,根本无法服众。所以接下来,窝阔台的皇后乃马真,就提出以皇后的名义,临朝称制。

在中国古代,因为小皇帝比较年幼,太后出来主持朝政的事情,倒也不算稀奇。汉朝的时候有吕后,宋朝的时候有刘娥,例子实在不算少。但问题是,乃马真皇后这时候监国,对于蒙古帝国的历史发展而言,影响可就太大了。

乃马真皇后掌权之后,很快否决了失烈门作为继承人的肯定性,认为失烈门过于年幼,无法担任蒙古帝国的大汗。当年窝阔台和托雷争夺汗位,最后便是以投票大会作为最终裁决。所以这一次,乃马真皇后依然坚持,再次举行投票大会。

如此一来,原本没有继承资格的贵由,就瞬间有了希望。

得知窝阔台去世后,贵由迅速带领自己麾下的军队,撤回蒙古草原。此时的贵由,手里掌握了强大的军队,自己的母亲又临朝称制,显然已经有了很大的优势。

当然,相对来说,劣势也不是没有。比如以拔都为首的术赤后裔,和以蒙哥为首的托雷后裔,就全都不支持贵由。也就是说,如果真的举行投票大会的话,拔都和蒙哥,以及他们身后的人,都会投反对票,为了反对而反对。再加上失烈门本身也有一些支持者,一旦真正开始投票,贵由肯定必输无疑。

但既然此时由乃马真皇后,临朝称制,那接下来可操作的空间,自然也就大了很多。

从窝阔台去世开始,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蒙古帝国一直没有选出新的大汗,一直都是由乃马真皇后监国。在这五年当中,乃马真皇后大开方便之门,用国库里的钱去拉拢一些老牌蒙古贵族。

五年之后,在举行投票大会之前,乃马真和贵由这对母子,又玩了一个花招。利用拔都的位置过远,无法及时参加大会的机会,提前召开投票大会。如此一来,拔都那边的人,基本上都被排斥在外,而剩下的蒙古贵族,又有很多人被乃马真皇后拉拢。此时贵由的手里,又控制了很多军队,足以依靠军队镇压很多意外的情况。

所以最终,在这场投票大会上,贵由通过了投票选举,正式成为了蒙古帝国的第三位大汗。

只不过,乃马真皇后和贵由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这场投票大会,不但为蒙古帝国埋下了分裂的祸根,导致拔都那一脉自此之后,渐渐独立了出去。更讽刺的是,仅仅两年多以后,贵由就病逝了。

母子二人机关算尽,最后却只让贵由做了不到三年大汗,还给蒙古帝国埋了一个大雷。不得不说,历史有的时候真的是很讽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精锐千夫长(为何最后还能登上大位)

南宋初年岳家军的反攻真能击灭金军吗?

谢小蜜邀

漫谈……金国的处境

绍兴八年宋金第一次议和时胡铨乞斩秦桧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揭穿了金国外强中干的本质

“或谓金主初立,尼玛哈已死,亲族离叛,契丹复振,方务自保,畏我加兵,故欲释憾解仇,以免南顾之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3

我们知道,胡铨只是当时众多持同样看法的南宋士大夫中的一个,但是胡铨的言辞最激烈,所以流传也最广

及金得副本,为之动色,益知本朝之有人,由是和议坚矣。~《四朝闻见录》甲集

换个角度看,宋金议和并不完全是秦相公跪成的。金国国力在逐步衰弱之中这件事本来是一个秘密,却被胡铨闹得人尽皆知

宗望、粘罕、挞懒等人死后,金国拿得出手的统帅还有两位,沈王宗弼(兀朮)和啼哭郎君撒离合。只听外号就知道撒离合不是什么勇士,略过;宗弼也从最初狂热的灭宋派慢慢变成了保证既得利益以武促和的主和派,使宗弼发生这种转变的不是赵构那一封接一封的求和书而是战争,例如:

宗弼自江南北还,宗翰将入朝,再议以伐宋事。宗翰坚执以为可伐。宗弼曰:“江南卑湿,今士马困惫,粮储未丰足,恐无成功。”宗翰曰:“都监务偷安尔。”~《金史》卷77.刘豫传

建炎三年至建炎四年春,宗弼率两万精锐搜山检海捉赵构,赵构逃到海上没捉到,但宗弼部发了一笔横财。美中不足的是在发财过程中一直受到以岳飞为代表的南宋抵抗力量的骚扰,在镇江又被韩世忠的水军围攻差点就回不去,好不容易在建康打败了老韩,又被岳飞尾随追击,连为秋季再次南下打造的前进基地建康都丢掉了

所以粘罕兴冲冲地约宗弼再次南下发财时,宗弼委婉地拒绝了,他怕如果再来一次的话,估计是有命抢没命花

相关问题和宋金战争已经写过太多,这篇答案再从金国的周边形势进行分析

绍兴十一年底宋金达成和议,绍兴十二年南宋递交誓书接受册封,完成了“称臣、割地、岁贡、遣返归正人、遣送降官家属”的义务,金国也把赵构的妈妈韦太后和徽宗等人的棺材还给了赵构

绍兴十三年,宗弼就率领金军开始了与蒙古部落的战争

(绍兴十三年四月)是月,蒙古复叛,金主亶命将讨之。初,鲁国王昌既诛,其子萨罕图郎君者率其父故部曲以叛,与蒙古通。蒙古由是强取二十余团寨,金人不能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8

金国国内的安全形势很恶劣,绍兴十年岳飞北伐、川陕吴璘反攻,陕西、河南民众箪食壶浆,河朔义军纷纷响应。除义军外,金国境内还有规模庞大的红巾(祆)军和数不清的盗贼团伙,契丹和汉人起义此起彼伏。除了这些外,被诛杀的女真贵族的部曲反叛事件对本民族人口本就很少的女真统治基础更是直接削弱

完颜昌被杀后,他的儿子领着部曲联合蒙古人对金国采取报复行动,抢了金国的地盘

金蒙战争持续到绍兴十七年三月

是月,金人与蒙古始和,岁遗牛、羊、米、豆、绵、绢之属甚厚。于是蒙酋鄂伦贝勒乃自称祖元皇帝,改元天兴。金人用兵连年,卒不能讨,但遣精兵分据要害而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6

金蒙战争打了整整四年,最后以金国认怂结束,承认蒙古占领地归属蒙古、蒙古鄂伦部落酋长称帝,金国予蒙古岁赠而结束。

我们知道,金蒙战争后期,南宋卧底宇文虚中联络了一大批契丹和汉族官兵,准备趁金军主力被牵制在金蒙前线时拿下金熙宗完颜亶,再与南宋军队呼应,一举复国。只是当宇文虚中把计划密呈南宋后被秦桧秦相公火速通报给了完颜宗弼,宗弼迅速回朝逮捕宇文虚中,这次未遂兵变以宇文虚中全族被杀而告终

若不是秦桧与完颜宗弼密切配合,金国能不能在蒙古和宇文虚中手上撑过绍兴十七年都是一个未知数

金国灭辽没有灭干净,耶律大石率部在西域、中亚一带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西辽。西辽至少发动过两次东征,金国至少先后派尹都(余睹)和粘罕发起过两次西征,只是双方隔着大漠,往往还没见到敌人的影子自己人就饿死、渴死一大半,所以战争规模虽然不大,但对双方注意力、国力的消耗却不小

金国灭辽后接收了辽国的两个小弟——西夏和高丽,后来再加上南宋,形成了金国的藩属体制。除了忠心耿耿的南宋,其它两位小弟对金国的感情如何呢?

女真完颜部本来依附于高丽,高丽是辽国的小弟,金国灭辽,取代辽国成为了高丽的大哥。看到曾经在自己手下讨饭吃的人成为赏自己饭吃的人,任何人心里都有一道槛,高丽也不例外,背地里给金国使坏这事高丽人没少干,例如:

金太祖阿骨打收国二年(1116年)金军从辽国手上抢占了保州,高丽立马提出了对保州的主权和人口要求,直到金天会八年(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太宗最后全盘接受了高丽的主张,“太宗从之,自是保州封域始定。”~《金史》外国二.高丽

这个世界上暂时还没有出现可以喂饱后加以感化的政权。金正隆六年(大定元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完颜亮大举南侵灭宋被部下杀了,女真贵族拥立葛王完颜雍继位,即为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四年(1164年)对高丽边境进行了一次巡查,发现问题不少,[鸭绿江堡戍颇被侵越焚毁。]第二年正月完颜雍很温和地要求高丽使者对侵界一事给个说法,[谕之曰:“边境小小不虞,尔主使然邪?疆吏为之邪?若果疆吏为之,尔主亦当惩戒之也。”]~《金史》外国二.高丽

完颜亮注意力刚转向南边,高丽人就迫不及待地在背后捅起了刀子。高丽人知道宋金有不可戴天之仇,他们其实最初打算联合南宋一起捅

从南宋初到绍兴六年,高丽屡次向南宋派出使节朝贡,赵构一面摆出一幅天朝上国的架势,态度倨傲;一面顾虑重重,[惧其为金间也。]~《宋史》外国三.高丽

赵构的顾虑和态度挫败了高丽人联宋攻金的阴谋

打败了支援宗主国辽国的三万西夏军后,金国对西夏诱之以利,说服西夏反戈,加入了伐辽阵营。让西夏人感觉吐血的是,凭本事从辽国手上抢来的地盘又被金国抢走了,虽然后来金国对西夏进行了补偿,但面对把出尔反尔当喝稀饭的金国,西夏人不禁深情地缅怀起了又是送钱又是送地的北宋。当然南宋部分有见识的大臣也没有忘记西夏这个老冤家

建炎二年,东京留守宗泽想让南宋朝廷出面与西夏、高丽联合出兵伐金,赵构没有搭理他。

建炎三~四年,知枢密院事张浚派人成功与西夏取得联系,西夏采取观望态度,虽然没有给出承诺,但富平之战时西夏也没有捅刀子,只接受了南宋叛将慕洧

绍兴元年八月,赵构下诏:“夏本敌国,毋复班历日。”

赵构的诏书让西夏很伤心,但与西夏沟通联络是利是弊,大臣们比赵构清楚。

绍兴元年十一月,川陕宣抚副使吴玠也与西夏取得了联系

绍兴二年九月,宰相吕颐浩对赵构说:“闻金、夏交恶,夏国屡遣人来吴玠、关师古军中,宜令张浚通问,以撢其情。”没有下文。

绍兴四年十二月,[吴玠奏夏国数通书,有不忘本朝意。]

~《宋史》外国三.夏国下

因为朝廷层面的态度,绍兴十一年以前西夏没有直接出兵伐金,与南宋关系也逐渐冷淡,偶尔还会向南宋捅刀。

西夏死心踏地做了金国的小弟吗?这个问题我们在《金史》找到了答案

正隆末伐宋,宋人入秦、陇,夏亦乘隙攻取荡羌、通峡、九羊、会川等城寨。

西夏人以为完颜亮南侵会彻底打醒赵构,宋军一转入反攻,西夏立马对金国亮了刀子,没想到完颜亮一死,宋金很快就又讲和了。这就太踏马尴尬了

惊闻宋金复和,西夏赶紧向金国表白忠心,送还了抢占的金国地盘,再以宋军反攻时抢了西夏的地盘为借口,转过头来对南宋宣战

世宗即位,夏人复以城寨来归,且乞兵复宋侵地,诏书嘉奖。

~《金史》外国上.西夏

为什么西夏和高丽都是在绍兴三十一年才向金国捅刀子呢?

赵构从来没有主动发起过国家层面的全面北伐,绍兴十年岳飞北伐实际上也是一次防守反击,五月金国撕毁第一次宋金和议,历经六月、闰六月、七月上中旬,大规模作战的时间仅仅三个月,其中差不多一个月时间还是由金国在掌握主动权。留给西夏、高丽等小兄弟准备捅刀子的时间太短了

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南侵,而两年前宋金便已经摩擦不断。除了赵构,每个人都知道宋金之间迟早会爆发全面战争。作为“有心人”,西夏和高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

当然,每个人到最后都发现自己高估了赵构的下限。

赵构和秦桧凭实力把大宋彻底建设成了“宋国”

金朝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强大的金国一步步走向灭亡呢?基本上有以下几点原因。

1、政权不稳:金国皇帝除金世宗与金章宗在位时间较长外,其他地位在位时间较短,皇帝更换频繁,容易朝令夕改,从而就会导致政局紊乱。指导思想混乱了人人自危,无暇护国,乱世金国连岳飞和耶律大石这样的人物都没有出现,不知完颜阿骨打九泉之下作何感想

2、自然灾害:金章宗末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金章宗病逝后,皇叔卫绍王永济继位。这一年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叛金自立,开始进攻金国的北方,并迅速占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进逼东北,于1213年又突破了长城防线,进入黄河平原。

3、南宋夹击:南宋一直因为靖康之耻的事情对金国耿耿于怀,而金国因为南宋的奋力抵抗和自身人口原因,也一直没有达到消灭南宋的目标,就像当年宋金海上之盟灭亡了辽国一样,南宋联蒙伐金的战略让金国在战争时受到前后打击击。尤其是在金迁都汴梁城后,战略空间压缩,金国残余势力无法逃亡。甚至像耶律大石一样去建立西辽的机会都没有。

4、军队问题:金国的军队是重骑兵,配长矛盔甲,对抗南宋的步兵占些优势。但蒙古骑兵配弯刀,比重骑兵灵活,在近战中更有优势。即使金军人数占优的情况下,依然被蒙古军队杀得丢盔弃甲。野狐岭之战金国军队在总结前面的教训的情况下为避免与战斗力极强的蒙古军队正面消耗,集中了优势兵力45万人,试图与蒙古兵决战,然而这决定金国命运的大战,虽然战略正确,但是成吉思汗的十万兵马还是以卓绝的战斗力胜出,自此金国再也没有抵抗蒙古大军的实力。

5、汉化及长期腐化问题:这点就像斯巴达与雅典,雅典的文明程度高于斯巴达,但是最终在战争中被斯巴达所灭,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文化上投入的精力多,自然武力不精,越是野蛮不开化的民族战斗力越强。另外金人长期脱离了生活艰苦的白山黑水,进入了中原花花世界,已经没有最早的野性,长期的安逸生活磨灭了战斗力和意志,在更有进取精神的蒙古面前,已经无法支撑。

6、内乱不断,金灭辽后,虽然为了防止契丹人反叛,采用两户女真人夹居一户契丹人的做法,但是契丹人的亡国只恨历经百年不曾磨灭,多次举行过反金起义,在蒙古灭金战斗中也给予了蒙古很大支持。另外,派去镇压契丹族起义的金辽东宣抚慰史蒲鲜万奴,在兵败之后反叛自立,彻底切断了金人北归的路,给了金国沉重打击。

在诸多因素的的综合作用下,公元1234年,在蒙古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下的蔡州城中,金哀宗完颜守绪传位于东面元帅完颜承麟,自己则自缢于幽兰轩,时年三十七岁。至此,立国一百二十年的金朝宣告灭亡。与其说金国是亡于蒙古,不如说是亡于自己,这样教训值得我们后来人深思。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