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证券大智慧,如何评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举动?

“郎君啊,你是不是饿得慌,如果你饿得慌,对我十娘讲,十娘我给你做面汤;郎君啊,你是不是冻得慌,你要是冻得慌,对我十娘讲,十娘我给你做衣裳啊……”一曲小调,唱不尽杜十娘的温顺善良。

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一书中,一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让人难以忘怀美艳果敢却命运多舛的杜十娘,而对于“渣男”李甲却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远东证券大智慧(如何评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的举动)

阅人无数,老实人李甲被选中

明朝万历年间国库空虚,户部为了充实国库想出了“纳粟入监”的法子,即鼓励官宦富商缴纳相应资金,用以换取其子弟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机会。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下,很大一部分大明的“二代子弟”聚集在了京城。

“白天国子监,晚上勾栏院”,这群官宦子弟中,尤其以不学无术者居多,李甲就是其中的一员。要问当时京城最有名的烟花女子是谁?那绝对是“第一名妓”杜十娘。杜十娘的魅力有多大?文中形容李甲“风流年少,未逢女色”,但第一次进风月场所的他便一眼相中了杜十娘。

杜十娘13岁进入风尘场所,时年19岁,7年的从业经历中可谓是阅人无数,多少京城的王公贵胄都拜倒在她的脚下。面对李甲这种毛头小子,杜十娘心动了,“确认过眼神,这就是我要等的人”。二人情投意合,杜十娘自此谢绝接客,与李甲日夜待在一起。

杜十娘的选择颇值得玩味,李甲的家世才学在她过往的恩客中有些不值一提。论家世,李甲身为绍兴布政使司之子,这种身份在京城这种藏龙卧虎的地方很是不够看;论才学,靠着“纳粟入监”才得以入学国子监,他有多少真才实学不问自答。

那么见惯大风大浪的杜十娘为什么选择了李甲呢?相比那些只是把她当作玩物的人,李甲的老实和善良打动了杜十娘,这个一心一意的书呆子就是杜十娘心中为自己预定“最佳归宿”的模板。

功于心计,顺利从良人财两收

终日流连烟花场所的李甲学也不上了,被他老家的父亲知晓后,传来家书命他速速归家。李甲舍不得杜十娘,一再拖延,李甲父亲索性断了他的生活费。不出几日,李甲果然手头空空了。

妓院老鸨是最现实的人,有钱万事大吉,无钱没得商议。自李甲再拿不出钱后,老鸨的话一句比一句难听,一次话中有言,“有本事就把人赎出去,在这里蹭吃蹭喝算什么本事”,早有此意的杜十娘立马抓住机会接过话头,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赎金定在了三百两。

杜十娘让李甲筹得三百两银子来为她赎身,李甲自不好拒绝,便按照杜十娘的建议去亲朋好友家借钱。谁知大家一听李甲来意,纷纷拒绝,三天过去,李甲空手而归。

李甲没脸再见杜十娘,便借宿好友柳遇春家。等了六天却丝毫没有音讯的杜十娘着急了,于是心生一计,她遣人找来李甲,告诉他自己已经筹得一百五十两赎金,他只需再筹得剩下一半就大功告成了。李甲将此事告诉好友柳遇春,柳遇春表示可以相助,于是剩下的赎金在他的帮助下很快就筹够了。

杜十娘顺利从良,虽然有老鸨的刻意为难,但依照事先的安排,她多年积蓄所在的百宝箱早已悄悄转移,心机之深足以可见!

关于杜十娘赎身从良的一系列事件中,不难看出杜十娘才是事件的主导和控制者,李甲只不过是她布下的一颗重要的棋子,被玩得团团转的李甲其实是弱势的一方。

步步为营,机关算尽误卿性命

从良成功后,杜十娘很兴奋,但李甲很苦恼,为了杜十娘和父亲闹翻,而今还要带着从良的小妾归家,曾是“乖乖男”的李甲心中的慌乱可想而知,而且囊中羞涩,二人南下步履维艰,想着想着就哭了。

杜十娘问清缘由后,从百宝箱中取出五十两银子,声称这是妓院姐妹为二人凑的路费,李甲大喜过望,二人于是雇船南下。杜十娘提议二人可以先到苏杭游玩,随后由李甲先行回家劝父亲,事成之后再来接十娘进门,李甲别无他法,只好答应。

行至瓜州,天降大雪无法行船,二人停在岸边赏景。不料杜十娘的美貌引起了富商孙富的注意。孙富找借口约李甲一同喝酒,酒过三巡,孙富旁敲侧击询问船中女子之事,遇人不设防的李甲全盘托出。

孙富起了歹念,佯装劝李甲,“你不仅不尊父命好生读书,而且还要将青楼女子带回家中为妾,我真是为你担心”,此话正戳中李甲内心的忧虑,孙富见此,继续劝他,“不如我出一千两买下此女,你拿着钱回家交差,就说是你教习所得,也好缓解父子关系”,李甲十分心动,表示回去和杜十娘商量再做定夺。

回船之后,在杜十娘的再三追问之下,李甲将与孙富所谈如实相告。此时杜十娘仍故作镇定,只说这是好事,待天一亮更是装扮一新,却见李甲毫无后悔之意。心灰意冷的杜十娘当着孙富、李甲的面打开百宝箱,箱内珍宝无数,价值难以估量,哭诉李甲无情、孙富无耻之后,杜十娘抱着宝箱投河而死……

世人皆说杜十娘为殉情而死,实则不尽然如此,杜十娘的死,很大一部分是计谋破灭之后的心灰意冷。杜十娘对李甲的感情也不能称之为纯粹的爱情,其中掺杂了太多的计较、权衡、考量和利用。

如果说以上只是一个风尘女子的自我保护的话,那么事发之后一句也不肯多说,李甲心中只以为自己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做出不利于杜十娘的选择是人性使然,从一开始的一心一意到最后的背信弃义,“渣男”李甲是杜十娘逼出来的!

二战的时候为什么美国一开始不参战?

一提及美国的参战经历,各种“阴谋论”总是扑面而来。

持“阴谋论”者认为,在当年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中,虽说罗斯福总统眼光敏锐,非常倾向于参战,但美国民众和国会议员们却没总统先生这么有远见,普遍对介入亚欧事务并不热心,甚至说得上是非常反感。

那么,为了彻底唤醒了美利坚民族的各种意识和“情怀”,激发了从国会到民间对法西斯轴心国的一致“声讨”,美国故意装傻,让日本来“偷袭”。“珍珠港事件”就是美国总统内阁上演的一幕“苦肉计”。

讲真,客观看,前面说的所谓“珍珠港事件阴谋论”还是不太能站得住脚的。毕竟,罗斯福总统作为一个大国的管理者,为了找个合适的参战理由,冒这么大的风险,拿太平洋舰队和众多官兵的性命当筹码,并不像是个老练政治家的理性选择。

更何况,一旦操作的某些环节出现问题,不仅总统个人的声誉、政治生涯将被彻底断送;甚至他的内阁成员,民主党的一切相关政治符号都会被毁之殆尽,再也上不得台面,而对其背后的金主,更是无法交代。

显然,没有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和政治集团会选择下如此不靠谱的“赌注”。

那么,咱们再回到话题上来,为什么二战爆发后的两年多,美国一直没有主动加入战局。

当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跟此时的美国仍然信奉“孤立主义”的传统政策有关。

跟二战后充当“世界警察”,到处主动挑事儿的当代美国不同,自美利坚建国以来,到二十世纪初,“不管他人门前雪,只管自己瓦上霜”的孤立主义就始终支配着美国的外交理念。

“孤立主义”作为美国历届政府奉行的“国策”,还是美国国父华盛顿总统给定的调子,显得无比神圣。所以,在政府层面,要打破“孤立主义”,就等于在挑战权威和传统,阻力极大。

按照美国宪法,正常的宣战流程是: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向某国宣战的议案,国会的参众两院进行投票表决,议案通过后,由国会授权下发资金和武装力量调配的权限。

也就是说,真正拥有宣战权利的,并非美国总统,而是美国国会。

然而,此时的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议员们,多数仍严格恪守着“孤立主义”的信条。之前的不久,为了帮助英国对抗法西斯集团,同时限制东亚的日本,为了修改《中立法案》、通过《租借法案》等各项议题,两派议员在国会曾开展过激烈辩论,一度吵得难解难分,罗斯福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最终克服了重重阻力,才运作成功。

(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签署《租借法案》)

美国政府内部想达成一致,搞个援助或者贸易制裁都这么费劲,更何况是要直接参战。

而在美国民间,刚从“大萧条”中缓过气来的基层选民,更看重的是眼前的生活,除了少量犹太裔或者有犹太亲属在欧洲的美国公民外,大部分美国人对遥远又抽象的域外战场并不感兴趣。此时,甚至任何有关参战的演讲或者评论都会遭到孤立主义者铺天盖地的批评,受到选民的强烈抵制。

非常说明问题的是,1940年,罗斯福在总统竞选的时就,就曾再三向选民保证,绝不会将美国青年送上战场。

这方面,美国老百姓对美国参加一战的“过往”,一直耿耿于怀,并延续到了二十多年以后的二战早期。

1917年,欧洲的协约国眼瞅就扛不住了。只是,前面几年的战争期间,美国曾经陆续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不少属于“赊账”的形式),贷款100亿美元。显然,一旦协约国垮了,前面那些交易就成了一笔笔“坏账”,这可是利害攸关的大事儿,就为了“追债”,那也得参战。

况且,此时也是发战争财和等待参战的最好时机。在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之际介入,既可轻松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跟欧洲平分世界霸权,还能通过放贷,掏空欧洲,做大自己。

所以,在美国国家层面上来讲,参加一战非常划算,实属捡了个大便宜;然而,在美国民间,普通老百姓不但没通过战争拿到什么好处,巨大死伤、惨烈的战场反而给他们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因此,大多数美国政客们,为了选票和民意支持率,自然也不愿提及参战的相关事宜。

就这样,二战之初,即便同期的欧洲、北非、亚洲都在与法西斯艰难的抗争,但在美国国内,似乎还体会不到明显的战争威胁,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民间,孤立主义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接着,咱们再说说美国随后又选择参战的缘由。

直接原因还是1941年7月,“珍珠港事件”的爆发,让美国人意识到,战火已经逼近了自己的地盘,同时激发起了美利坚民族的各种“情怀”。

珍珠港事件的次日,罗斯福总统表情坚毅的在国会进行了慷慨讲的演讲,阐述了对轴心国宣战的理由。最终,一个礼拜前还在磨磨唧唧的质疑《租借法》的美国国会,以仅有一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顺利通过了对日本宣战的议案。

就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美国从举国反战,迅速转变成了全国上下齐心踊跃参军报国。

当然,除了“导火索”外,美国选择此时参战,绝大部分动机和初衷,无非还是担心英国垮了出现“坏账”、发战争财、“名正言顺”的夺取世界霸权等等,其实跟一战那会儿,也差不太多。

比如,从经济危机中满血复活的美国,又面临着生产过剩的新危机,如果光生产,没有消耗,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弄不好,又得引发新一轮的危机。一旦参战,美国国内生产过剩全的资源会转移到军需工业,进而钢铁、纺织、机械等等一系列工业产业全被带动了起来,不但能巧妙解决美国本土潜在的经济危机,还顺便转移了国内矛盾,团结美利坚人民共同对外。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美国,国家利益和战略安全,确实受到了明显威胁。

四十年代初,作为资源小国的日本,已经深陷“持久战”之中。石油、橡胶和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的消耗量巨大。尤其在石油方面,军国主义日本始终信奉高田纯一的“海底腐泥起源说”,认为石油只存在于沿海地区,于是围着中国东北的沿海,进行了十多年的毯式的勘探,始终一无所获。

1938年,还试探性的揪了一下毛熊的尾巴,想“北上”去抢油,结果在中蒙苏边界的诺门坎战役中,被苏军狠狠的收拾了一番。

此情此景下,对于当年的日本来说,南下进攻东南亚,与美国争夺太平洋的主导权,成了其必然议题。

就这样,美日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

作为报复,美国不断修改《中立法》,开始对日加以制裁,逐渐实施禁运,切断了输往日本的石油线路。

1938—39年,日本90%的废铁废钢、91%的铜和66%的石油都是从美国手中买到的。然而,从1940年开始,不但不让买了,还限制日本从别的地方搞资源,分分钟困死日本的节奏。

此时的双方都看得清楚,美日开战只是个时间问题,就差一个导火索了。

最终,选择了“南下”策略的日本,铤而走险,去摸了老虎屁股,还专挑了最大、最猛的那一只。这就是美国参战的导火索——珍珠港事件。

160战略轰炸机到底强在哪?

图-160可能是最被高估的武器之一,它就像体型庞大威猛的恐龙,终究只是必定走向灭绝的物种。

笔者在很多文章中都说过,图160是有史以来人类建造的最漂亮的飞行器。虽然庞大无比,但是曲线优美、造型优雅,再配合为了抵御核辐射而选用的银白色涂装,骄傲的苏联人拒不接受北约给予的“海盗旗”代号,而给它起了一个更传神的名字---白天鹅。考虑到图160是为了毁灭世界而生的战略轰炸机,这种审美上的冲击感更是无比的强烈。从感性上说,白天鹅是笔者最喜欢的飞机,但是这代替不了笔者从理性层面对它的批判。

图160实际上是对美国进行技术跟踪的产物(说的难听点就是山寨),其具体跟踪目标就是B-1轰炸机。

美国B-1A轰炸机,注意,这与后来美国大批量服役的B-1B不是一回事。眼神再不济的读者也能看出图160跟图上这架飞机的渊源。

美国B-1轰炸机项目开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先进有人驾驶战略飞机”(Advanced Manned Strategic Aircraft,AMSA)计划的产物。作为计划中B-52的替代机型,B-1主要是针对当时已经部署的防空导弹进行性能上的优化。由于当时以刚刚兴起的防空导弹为主要手段的防空系统尚不完善,美国在AMSA项目中选择以高空、高速性能作为主要的突防手段,让战略轰炸机拥有高空超过2马赫以上的极速,以对抗防空导弹和截击机,而且载荷航程性能较B-52也有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B-1A诞生了。

为了兼顾冲刺时的极速性能和起降、巡航阶段的升力性能,B-1A使用了变后掠翼技术,在起降和巡航阶段机翼展开、后掠角变小,升力性能好;在高速时机翼收缩、后掠角增大,减小阻力,较号的解决了极速性能和载荷航程性能的矛盾。付出的代机就是结构重量增加、维护难度增大,但是在庞大而昂贵的战略轰炸机上,这些缺点不叫事儿。

航空工业水平较美国差点意思的苏联也觉得B-1是个好东西,于是有样学样的搞出了自己的“B-1斯基”图-160。只不过擅长暴力美学的斯拉夫人青出于蓝,搞出的图160在平台性能上较B-1A更强---尺寸更大、起飞重量更重、速度更快、载荷航程性能更强。

图160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轰炸机,估计也后无来者了。图160最大起飞重量275吨,最大载弹量40吨,不加油最大航程12000公里,绝对是空中大杀器。而且,虽然图160硕大无比,但是得益于电传飞控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图160操控性不错,机动性能在轰炸机中也是佼佼者,堪称苏联航空工业的巅峰之作。

但是,正所谓大而无当,军事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图160(包括B-1A)迅速落伍,不适应战争形态的改变,图160在诞生之际就意味着落后于时代。预警机、高性能雷达、高性能战斗机、高性能远程空空导弹的出现使得高空2马赫突防这种路数成为不折不扣的自杀之举,尤其对于机动性能相对笨拙的大型轰炸机而言,图160一下子就成了一个过气网红。此时的轰炸机突防路径已经明确无误的确定为隐身突防。

B-2的隐身+飞翼路线才是正道,在未来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隐身还是最可靠、最成熟的突防手段,所以我国的轰20、美国的下一代轰炸机B-21都无一例外的采用了隐身飞翼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B-1A首飞后不久,美国军方就意识到了高空高速突防不靠谱,将B-1的速度性能要求下调,从2马赫下调至1.25马赫,而且提高了低空突防能力和隐身性能,这就是后来的B-1B。

实际上,如果不是里根竞选总统时为了拉拢选票,B-1B都不会装备,而是直接装备B-2了。B-1B在后来的服役生涯中饱受维护性能差、可靠率低、运营费用昂贵等缺陷困扰,空军甚至在21世纪初决定将B-1B全部退役,后来因为轰炸机部队的数量缺口而作罢。B-1B将是美国战略轰炸机部队三驾马车中最早退役的机型,甚至早于它的前辈B-52。

图160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其赖以立身的高空高速优势已经过时,目前只能以发射巡航导弹进行防区外打击为主要作战手段---这与B-52、图95、轰6K这样的老爷机有什么区别呢?而且运营成本更高,性价比更低。

即便在防空压力约等于0叙利亚战场上,图160也是用上千公里外扔巡航导弹的作战方式,堪称杀鸡用牛刀---问题是,图95也能干这活儿啊。

所以,图160虽然仍是这个世界排名前三的战略轰炸机,但是与它赫赫名声相比,有点名不副实了。

但是,作为俄罗斯远程航空兵的扛把子,图160仍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毕竟它还是一种能够执行核打击任务的战略轰炸机。即便在和平时期,图160凭借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载荷航程性能,仍然能突入对手防空识别区,执行战略威慑任务。

2013年,两架图160从俄罗斯伏尔加沿岸地区恩格斯空军基地起飞,一路沿着北约的防空识别区巡航,最后飞往委内瑞拉后返回。在被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战略上全面压缩之际,俄罗斯用2架战略轰炸机突入美国后院的手段给美国造成巨大威慑。读者注意看这两架图160的突防路线,基本就是模拟对英国和美国进行巡航导弹打击。普京有一句话说的好:抗议一百次,也不如战略轰炸机扇动一次!这就是战略轰炸机的价值,即便落伍,那也是大杀器,江湖地位在那摆着呢!我国近年来用轰6K搞的绕岛巡航、前出西太、战巡南海等动作,也充分体现了大型轰炸机的价值。

即便是摸不到“战略”门槛的轰6K,都已经让敌对势力如临大敌,等到我们那种四发、飞翼、隐身布局的战略大杀器扇动翅膀的时候,他们还不得“吓尿”啊?!

写到这里,笔者要对我国军迷圈广泛流传的我国引进图160、逆火的故事说两句。这个故事现如今不火了,但是在10年前可是最具话题性的军事热点之一。当年网络上盛传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拟从乌克兰手里购买遗落在乌境内的图160轰炸机,但是由于美国、俄罗斯的阻止没有成行云云,说的有鼻子有眼。

首先要说,这只是天方夜谭而已。笔者觉得中国网络上流传这样的段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乌克兰的那些图160落得如此下场,心中不甘而已。而且,对于那个年代我国空军孱弱的战略打击能力来说,我们太需要图160了---不客气的说,图160来华的故事,只是当时尚显穷酸而无处排解的中国军迷一厢情愿的意淫而已。

实际上,对于当时囊中羞涩的中国空军来说,远程战略打击这样高大上的手段只是遥远的念想而已,主力战斗机还是歼6配歼7,远程预警、指挥、控制、侦查、加油这些对于战略打击来说必不可少的手段全都为0,即便人家卖你几架图160,又有什么用呢?而且,当时图160事实上已经停产,发动机等零配件供应渠道几乎没有,怎么能维持图160机队的正常运转?战略轰炸机不是烧火棍,拎起来就能使唤,必须得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它运转起来,而且也要契合国家的战略目标才行。军迷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收集一堆纸面数据最强的装备,但是国家、军队不会那么愚蠢。

那么,图160对现在的中国来说还有吸引力吗?笔者觉得,对于这种行将灭亡的恐龙来说,就三个字:看不上!这不是狂,等轰20横空出世的那一天,军迷对图160的怨念就会放下了。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