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城与勇士好感度,你们有看小说的习惯吗?

首先回答楼主的提问,本人是有看小说的习惯的。我应该是在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开始看了,当时比较火的有《斗破苍穹》,《斗罗大陆》,我记得当时这两本书还在更新。

后来到了初三的时候,然后迷恋上了网游类的小说。网游类的小说基本上看的还算比较过瘾,因为当时也是在玩地下城问道一类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因为当时自己的运气也比较差,也没有出过什么好的装备。然后就看这个网游小说也是过了把眼瘾。

高一高二的时候,也就是说是14年和15年,就没有怎么看过小说。因为当时还是比较重视这个学习成绩的。到了高三的时候,也就是16年。我接触到了官场类小说,比如说局中局,掌权者,重生之科技巅峰,我看完之后就对官场特别的向往。高考的时候也就特别努力啊,然后一直想以后考上个公务员之类的。

到了大学,我就很少看小说了,基本上可以说不看小说了。因为当时加入了学生会,然后成为了老师的助理。也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小说了。但是不得不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没有看小说了以后,就经常去帮老师做些事情。然后大学四年,专业课程,个人履历,为人处世,方面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现在上班了,不是楼主问起看小说的经历。我都已经忘了我曾经也是一名热血少年。最后总结一下,我认为看小说是有利于缓解压力,释放自己负能量的一个好渠道。但是凡事都要有一个度,一旦你在看小说上面浪费了太多时间,那么就会影响到你的基本生活,比如说你就没有时间去处理人际关系,也会与家人之间产生隔阂。所以我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控制看小说的时间。望楼主采纳。

地下城与勇士好感度(你们有看小说的习惯吗)

你一直玩下去的游戏是哪一款游戏?

事实证明有些单机游戏是可以玩一辈子,怎么就只局限于单机游戏呢?那是因为网络游戏有运营商,这意味着游戏会有寿命,一旦运营不好就很容易会崩,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退出舞台。

虽然说单机游戏可以玩一辈子,但还要看你是否能坚持玩下去,正所谓人生会变,游戏体验也会变。

在不同的时代你是否还再能接受他们呢?

盒子君是一位专业游戏工作者也是一位游戏爱好者来介绍几款可以玩一辈子的游戏。

舞霸王【无线/HDMI高清】跳舞毯双人手柄+切水果+瑜伽健身+体感游戏

¥248

京东月销20

购买

第一款《我的世界》毫无疑问这一款游戏可以玩一辈子,你还可以在游戏里挖一辈子土。

没错,他就是《我的世界》,这是一款3D仿像素生存类型的游戏,现在活跃玩家有一亿以上遍布世界各地不同年龄,是一款伟大的生存游戏,它的画质很渣但是玩家们从来没有嫌弃过,可能是因为游戏的可玩性非常高,你可以在《我的世界》做任何的事情,他也是唯一一款不需要有目的性就可以玩的游戏。

第二款《俄罗斯方块》一款屹立不倒的经典小游戏,在很多玩家出生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了,游戏的玩法很简单,但是它有无限的可能。

最神奇的是这款游戏他可以用任何形式存在,你可以看到像素的、2D的、3D的、灰白的、彩色的存在于你的手机里、电脑里、掌机里或者手表里,甚至有些出现在车载屏幕里,当然他还有自己的专属游戏掌机,全都是可以风靡全球的,游戏可以一辈子,但你不一定有耐性玩一辈子,因为《俄罗斯方块》有无限关卡。

第三款《红色警戒》《帝国时代》《魔兽争霸》这三款游戏被当年称为网吧“三剑客”,去了网吧的玩家多数都会玩其中一款局域网多人策略对战游戏,当然你也可以自己一个人对战电脑,在对战的每一局都有着不一样的打法,每一次都是新体验,但是时代变了玩这三款游戏的人越来越少,其实游戏一直没变,只是你的心变了,理论上这三款游戏也是可以玩一辈子的哦。

第四款《棋牌游戏》在游戏行业里有这样一个说法:“任何一款游戏都会过时,唯独只有棋牌游戏永远都不会”。

确实如此,棋牌游戏历史悠久人们永远都是玩得津津乐道的样子。现在有了电子版的棋牌游戏后,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情况下玩上几局,当然你可以联网跟好友一起玩,也可以与电脑切磋,然而棋牌游戏更偏向于年龄稍大的玩家,甚至有70~80岁的老人在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玩一辈子。

第五款《消除类游戏》消除游戏有很多种都属于休闲类型的游戏,玩法简单易上手,是一款非常适合磨时间的游戏,有了他你就不需要担心等待的无聊时光。现在的消除类游戏有单机也有网络版,有些游戏的关卡有几千关,足够你玩一辈子了。

谢谢观看!希望有你认同的观点。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查看更多内容!

声明原创:文章所有内容都是本人纯手工打字,绝对本人原创

小米枪战画质那么好?

题主问的应该是《小米枪战》中的大逃杀模式吧?

《小米枪战》是由西山居制作的一款手游,17年4月开启不删档,17年10月中旬在原版本基础上正式发布《大逃杀模式》。(此前小米枪战是一款传统FPS类型的枪战手游)。

现在是2018年5月12日,吃鸡现状:《刺激战场》领衔市场居于龙头地位,《全军出击》不甘屈就紧随其后,《荒野行动》老玩家留存不温不火,《小米枪战》昙花一现终成小众……

(放图表示我在玩)

小米枪战的困境前期:风波不断,各处唱衰

一、

内测限定机型以及需要内测码,被讽饥饿营销

《小米枪战》初期内测仅针对820、821以及新出的米6、MIX2等835一众高端处理器进行公开测试,对于当时在市场上主流的中端625、650、652全部被挡在门外,当玩家想要使用非测试机型进行游戏的时候会变得很卡。(比如我之前使用Max2进行游戏卡到无法动弹)

同时,最初内测的前提需要活动提供的激活码,一码难求的现象让很多人将小米与之前的F码购买手机联系起来,一时之间耍猴模又被网友拿了出来。

二、百舸争流、前后夹击

《小米枪战》大逃杀模式内测之前,《丛林法则》、《丛林大逃杀》等多款游戏大逃杀手游已经陆续在TapTap平台进行首发,是最早一批火热起来的同类型游戏。

再往后网易上线《终结者2》《荒野行动》,同期还有腾讯赶鸭子上架般发布的半成品《光荣使命》,可以说《小米枪战》面临的处境并不被看好,即使它用了虚幻4引擎。

中期:初时惊艳,后续无力一、名字败笔,画质称奇

中期也就是《荒野行动》大行其道的时候,《荒野》用户下载量和玩家数量都达到了巅峰,甚至日活跃一度超越当红现象级的《王者荣耀》。《小米枪战》大逃杀模式在此期间正式上线也引发了不小的热潮。

热潮1:名字显LOW、引发热议

很多人希望大逃杀模式的《小米枪战》能够换个名字,但临上线之际却被告知依旧会是原先的名称。作为一个米粉,我不得不说小米游戏公司短见!想依靠此款游戏的画质和质量打造成新的IP,但过分高估了手游市场用户的追求。

基于虚幻4引擎的高质量虽然在游戏品质上做到了最好,但小米XX的命名形式却成为了败笔,不少人吐槽如果换个名字肯定会比现在的情况好很多。对此我深有同感,去年12月和1月我向朋友和同学大力推荐这款游戏,却收到了这样一些讯息:“小米枪战?我没有小米手机啊。”“名字这么难听,能有什么好玩的?”这是真实的体验。

根据网上普遍反映的改名风潮也确实足以说明在游戏宣传方面,《小米枪战大逃杀》出师未捷。

我很难就这种情况表达什么看法,因为坚持自我本身也是一种良好的品格,对于小米互娱来说这点倒也是难能可贵。

热潮2:画质精良,配置成桎梏

《小米枪战大逃杀》的画面质量在当时处于绝对的龙头位置,同期的《荒野行动》日活超过2000万的瞩目让“吃鸡手游”一度处在了风口的位置。但这样的现象似乎与《小米枪战大逃杀》没有多大的关系,除去刚开始对于还原度以及游戏品质的高度评价,跌出AppStore免费榜以及畅销榜100名开外仅用了半个多月时间。

如此快地被用户抛弃,究其原因还是《小米枪战大逃杀》在设备的普及性不高。虽然初期口碑爆棚,但并没有与普及率形成正比,极限画质下高质量的画面直接让一众中低端处理器扑街,甚至820、821等高端处理器也因为发热、降频、锁核等缘故无法完美带动《小米枪战》。在当时,可以说除了旗舰级的骁龙835外皆无法胜任此游戏,哪怕是麒麟960也有些力不从心。

当然,现在的话对于中低端机型也进行了优化。

虽然有些晚。

二、宣传不到位、难以操控等元素导致后续无力

《小米枪战大逃杀》的宣传最初通过发布会来展开,并请了斗鱼主播“陈一发儿”作为形象代言人,后续宣传通过微博等渠道进行持续跟进,同时在各大直播平台开通专属频道,但依旧没有获得多大效果。

(游戏中的陈一发造型,脸部还原度并不高)

同时,在对比《荒野行动》、《终结者2》等同类游戏的时候,过高的还原度以及难以操控的按键属性让《小米枪战大逃杀》带有了些许的“不人性化”因素。但是放在现在,那些所谓的难以操控的不人性化因素都在《刺激战场》中逐渐被大众接受。归根结底还是小米互娱和西山居游戏的受众面和影响力不够,如果是腾讯来发行《小米枪战》,那估计也就没有《荒野行动》什么事了。

后期:腾讯冲击、玩家寥寥、开始迎合市场

后期也就是年后——现在的这段时间,《小米枪战大逃杀》的用户数量锐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刺激战场》和《全军出击》的冲击导致玩家被分流。拿我自己来说,平时正常对局中基本凑不齐100个人,有的时候即使50人、60人也能开一局比赛。到了夜里匹配速度会更慢。

迎合市场:

主要是增加了机器人,一局百人的对局有一半以上都会是机器人。其他同类游戏增加机器人大多是为了给新手玩家创造轻松的上手环境,而《小米枪战大逃杀》则不然,这真的只是因为人少。

总结:

画质并不能完全代表游戏的受欢迎程度,《小米枪战大逃杀》的不火是多方面的。

名字、宣传、初期玩家的接受程度、配置要求、发行商影响力、玩家黏性、内容与更新的进度缓慢、缺乏风口式游戏的发行经验……

《小米枪战》在发行之际就决定将米粉打造成专属的游戏粉丝群体,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另外一个群体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的玩家就是非小米手机用户的玩家。

《小米枪战》恰恰是被自己的品牌限制了。

先发优势却没抵过深深的“小米标签”。

论游戏品质被名字打败,

我只服小米。

成,也小米。

败,也小米。

————来自一个米粉。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