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雷蛇冲锋枪,加兰德m1和m1卡宾枪?

美国二战名将巴顿盛赞M1伽兰德步枪是“一种伟大的武器和世界上最致命的步枪”,而麦克阿瑟又夸耀M1卡宾枪为“我们赢得太平洋战争的最大胜利因素”,对两种步兵武器同样如此之高的评价,意味着两者都具有很强的战场实用性,那么到底那款“M1”的性能和实用性更胜一筹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简单的做唯一性结论,细品一下这两位将军的军中职务就清楚了。

cf雷蛇冲锋枪(加兰德m1和m1卡宾枪)

(美军空降兵的伽兰德)

巴顿将军战功赫赫的时期,就任驻欧美军第三集团军司令,是在欧洲战场上与纳粹德军大打机械化运动战和平原野战,在与同样优秀的德军98K步枪的对决中,美军需要具有更大威力和更高射速的步枪。因此伽兰德作为一款半自动步枪,在欧洲战场确实对德军栓动步枪构成了较大优势,成为美国大兵的标配。

伽兰德的有效射程是750米,对德军步枪的800米相差无几;口径是7.62对7.92毫米,威力也平分秋色;两款步枪长度都是在1.1米左右,即便是肉搏战拼刺刀也不吃亏,然而伽兰德因为无需手动退壳和上弹,在射速上却远超德军步枪。

作战经验丰富的美军步兵可以在一分钟内打完四到五个8发弹夹,意味着倾泻出30发以上的子弹,而德军的98K步枪的理论射速仅仅是每分钟15发,实际战斗中还未必能达到这个标准,对讲究火力的美军来说,这一条就彻底占了上风。

二战德军列装的标准98K步枪在战争初期还能对付,欺负下下波兰人或者法国人,而随着苏军SVT40半自动步枪和美国兵M1半自动步枪的列装,德国步兵旋转后拉枪机的栓动步枪彻底落伍,在战场上火力非常吃亏。因此德国在战争后期也研制了G43型半自动步枪和SGT44突击步枪,可惜从枪型编号上一看就知道时间太晚了,“大八粒”已经主宰了西线战场。

德国人闷着头一口气造了1400万支98K,对于半自动步枪问世的反应实在太慢了。

(步枪、卡宾枪和冲锋枪同框)

而麦克阿瑟扬威的地区是太平洋战场,时任“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美军与日本人打的是两栖作战和丛林战,枪身短小配有15发弹夹的卡宾枪反而更有用武之地,美军官兵还未等端着三八大盖的日本兵近身,就用卡宾枪和汤姆逊冲锋枪打得他们满身窟窿。美军根本就不可能跟鬼子拼刺刀,拼也拼不过,装备枪身较长的伽兰德步枪也是浪费。

尤其是在热带雨林的搜索战、遭遇战和山地战中,枪身狭长的三八大盖实在太不方便了,伽兰德也同样有点碍手碍脚,而小巧的M1卡宾枪增加快慢机和大容量弹夹后几乎就是一把“突击步枪”,杀伤力大于冲锋枪、火力持续性好于伽兰德,因此到战争后期,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卡宾枪的装备数量已经超过步枪,这叫实战效应。

(德军的98k步枪)

虽然M1卡宾枪的有效射程只有200米,但岛屿作战、丛林战斗完全能够满足需要,一个太平洋的小岛本来也没有多大,它跟欧洲战场上装甲集群和摩托化部队的大兵团作战方式有着本质不同。况且三八大盖的射速和威力还远不如德军的98K,M1卡宾枪因而是最合适的步兵武器,甚至有违它的设计初衷——原本是给二线人员和指挥人员装备的,结果却成为了一线步兵的趁手武器,这就是战场实践的结果。

也就是说,不能简单的比较两款枪普适性和实用性哪个最好,而是应该理解为,在不同情况的战场上面对不同的敌人时各有千秋,在欧洲战场上,M1卡宾枪确实按照研制方向装备给士官、侦察兵和伞兵部队使用。

而在太平洋战场上,M1卡宾枪用美国人的话说“遍地都是”,几乎完全取代了伽兰德M1步枪。

(M1步枪和卡宾枪)

M1步枪是世界上第一款大规模生产列装和成功运用的半自动步枪,是美国陆军历经16年反复研制和实验后,于1936年1月9日定型并逐步装备战斗部队的,正式名称为“美国M1型.30口径步枪”。它以设计师约翰•伽兰德的名字被又称为“伽兰德M1步枪”,也被中国军民俗称为“大八粒”,它颠覆了打一枪低头“拉大栓”的传统,可谓二战时期革命性的步兵武器。

伽兰德M1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闭锁回转方式以及比较独特的八发弹夹供弹方式,当最后一颗子弹发射后,弹夹由抛夹器自动抛出。事实上M1步枪和M1卡宾枪的枪机原理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卡宾枪按照比例进行了缩小而已,两款枪也都可以安装榴弹发射器和刺刀。

(卡宾枪)

就产量来说,伽兰德M1步枪1937年正式投产,由于美国尚未参战因此年产量很低,1937年为945支、1938年为5879支、1940年也不过7000多支,直到战争爆发才开始大规模生产和列装,并且要优先满足美国军队。所以1943年的中国远征军新一军配备美械时,其实主力步枪并非伽兰德M1,而仍然是栓动的春田式步枪 ,整个二战期间,伽兰德M1步枪的总产量大约400万支。

所谓1000万支的产量是指截止到1957年停产,毕竟朝鲜战争它也是主力步枪,南朝鲜军队丢掉的不计其数。

而M1卡宾枪在1945年停产时的总数量已超过600万支(原型枪550万支),包括M1A1、M2、M3等几种变型枪,它比伽兰德M1步枪更容易操作和更方便携带。从高于伽兰德M1步枪的产量我们可以看出,M1卡宾枪一定大量装备了一线步兵,否则就与部队人员结构对不上号了,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这两款枪确实各有两种战场条件下的较强实用性。

045口径都有什么冲锋枪?

.45ACP(即柯尔特手枪弹)是美国人惯用的弹种,著名的M1911手枪使用的便是这种11.43mm口径的子弹,但它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很少见到,更别提用在冲锋枪上了。

上图..45ACP、史密斯维森.40和9mm帕拉贝鲁姆弹

世界上大部分冲锋枪都喜欢采用9mm帕拉贝鲁姆弹,如以色列UZI、HK MP5,以及二战的MP38/40、斯登、索米1931等等,都是9x19帕拉贝鲁姆弹的用户。

比较有名的.45ACP冲锋枪多见于二战,美军的M1汤普森冲锋枪、M2海德冲锋枪、通用M3冲锋枪使用的都是这种弹药,总的来说它口径较大,停止作用比较强,除了高速射击时有点难以控制,基本没有什么缺点。

M1汤普森冲锋枪相当有名,可以说是二战美军的代表,除了价格昂贵和射速过快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大的缺点,它是.45ACP的代表。

M2海德冲锋枪比较冷门,这种冲锋枪本来是二战时期用来替代M1汤普森的,弹匣直接使用了汤普森标准,因为制造厂搞不定某些金属工艺,导致M2出厂后故障频频,美军只接收了600支海德M2便罢手了。

因为M2的失败,美军委托通用汽车公司开发了M3冲锋枪,这种.45ACP冲锋枪完全走的廉价路线,性能平庸价格低廉,但相比M1汤普森来说,射速降低M3也更平易近人,连女士都可以很好的操作它。士兵们嫌弃M3长得丑,还给它取了个“注油枪”的外号。

今天M3冲锋枪仍然在世界各地时不时的露出身影,菲律宾、日本自卫队都装备了这种武器,至今仍在使用,它还被美国援助给阿富汗,民国当年也进行过仿制,称为“三元式冲锋枪”,但口径有9mm和11.43mm两种。

上图.哈尔孔系列冲锋枪

阿根廷曾经仿制过M3,称为PAM1\2,但口径也给改成9mm了,他们倒是还有种哈尔孔(Halcon)M1943\M1946式冲锋枪,同样使用了11.43mm口径,M1943被该国称为“宪兵队冲锋枪”,而M1946则称为“航空队冲锋枪”,也有9mm版本。

上图.INA MB-50冲锋枪

上图.INA M953冲锋枪

同为南美国家的巴西自然也免不了俗,1940年代,巴西国家兵工厂通过改装麦德森M1946冲锋枪,设计出了自己的INA MB-50型11.43mm冲锋枪,继而在1953年又在MB-50基础上开发了INA M953冲锋枪,两种冲锋枪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巴西军警中最常见的制式化武器。

有意思的是,中国曾经还开发了一款极为特殊的11.43mm冲锋枪——奉天仿南部2式11.43mm冲锋枪。

看到这个颠三倒四的名字许多人肯定晕了,没错,它还真没有正式的名字,这款冲锋枪的结构仿照的是日本南部2式冲锋枪,抗战结束后就开始了生产,但我军工部门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将8mm的口径给改成了发射.45ACP的11.43mm,外观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改进,据称它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出现,还落到了美国人手里,被认为是日本二战的新型枪械;军博里也曾经将之以“法国MMF冲锋枪”的标签展示,还上过《乌龙山剿匪记》。

最后 还得说说现代的11.43mm冲锋枪,比如UMP45,这款SMG算是最先进的.45ACP枪型了,为了弥补MP5冲锋枪的火力弱势,HK公司为美国开发了使用.45ACP弹的UMP45,它亦广泛装备于美国的警察和特战部门,《反恐精英》里也出现了UMP45的身影。

UMP45也拥有多个口径,除9mm帕拉贝鲁姆弹和.45ACP外,还有个使用史密斯维森.40弹种的口径。

除了UMP45,还有种外形亮骚的TDI KRISS Super V“短剑”冲锋枪,或者按照游戏里的称呼,我们也可以叫它“雷蛇冲锋枪”,它的口径也是.45ACP(主要是美国的执法部门青睐这个弹种)。

美国TDI公司设计的这种冲锋枪具有“后坐偏移”技术,可以大大减弱冲锋枪的射击后座,使得11.43mm子弹也能获得高射速的控制力。在弹匣使用上,KRISS Super V也有格洛克手枪弹匣和M1汤普森冲锋枪弹匣两种选择。TDI曾经于2005年委托雷明顿公司向美军转呈样枪进行测试,但美军对冲锋枪兴趣不大,“雷蛇”便这么晾着了。

那么就到这里了,还有哪些遗漏呢?欢迎补充。

穿越火线封包是什么东东?

穿越火线封包就是修改过的穿越火线服务器的数据包,里面有编写了一些数据,给服务器发欺骗信息,以此来获得装备。有背包封包,跟目前的黄金AK封包,雷蛇封包。但是! 目前只能在赏金模式里面用。也就是那种每局一开始就只有手枪,需要你买步枪或者冲锋枪的模式才能使用。作用,不大!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