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超自然”!腾讯又想大力出奇迹?多个新游戏投入超10亿
1.2 《穿越火线:虹》——恐怖化的风格突变
作为腾讯旗下另一款重磅产品,《穿越火线:虹》则选择了另一条路径。它依托于“穿越火线”这一在中国市场拥有亿万用户的国民级IP,大胆地进行了一次“恐怖化”的风格突变。游戏在2025年暑期公布,其宣传物料所展现的阴森诡异氛围,与玩家熟悉的传统CF战场形成了强烈反差,成功点燃了市场的巨大好奇心。
尽管目前官方透露的信息相对有限,但可以确定的是,《穿越火线:虹》同样是一款主打超自然恐怖元素的游戏。它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触达“穿越火线”庞大的存量用户,借助IP的强大号召力,将这批习惯了传统FPS对抗的玩家,引导至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恐怖的体验领域。
1.3 海外开发者的创意作品
在大厂之外,海外开发者们也在这条新赛道上贡献着极具创意的作品。受到了Krafton的投资,由前3A开发者组成的AntiStaticStudios所研发的《PhantomLine》,同样散发着浓郁的“X档案”气息。游戏以一种复古的、类似老式录像带的预告片形式亮相,成功营造出独特的神秘感和年代感。玩家将深入欧洲的核灾难隔离区,对抗来自“另一个维度”的异常实体。
而另一款由DeepWorldsSA开发的《BeautifulLight》,则将背景设定在一片被外星生物占据的末世废墟之中。预告片中,全副武装的特种部队在阴暗压抑的环境中与形态狰狞的巨型怪物激烈交火,场面极具视觉冲击力。
2. 风潮何以兴起?
超自然恐怖题材能够在射击游戏领域异军突起,在GameLook看来并非偶然,它是市场需求、文化现象与玩法创新三者共振的结果。这一趋势的根基,在于“恐怖”与“超自然”元素本身所具有的跨文化、跨媒介的强大生命力。从古老的民间鬼怪传说,到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克苏鲁神话,再到现代的恐怖小说、影视剧和动漫,人类对于未知的好奇与恐惧是永恒的母题。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的《捞尸人》等网络小说登顶各大榜单,还是《失忆症》《黎明杀机》等游戏在全球范围内的热销,都证明了这一题材拥有广泛且忠实的受众基础。甚至在派对游戏领域,《恐鬼症》等作品也成功“出圈”,将恐怖元素科普到了全民级别,培养了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体。
这些先行者的成功,尤其是那些由中小型公司甚至独立团队打造的作品,为后来者铺平了道路。它们验证了市场的可行性,证明了玩家对于优质恐怖体验的渴求。当传统的“打僵尸”题材因过度消耗而变得“烂大街”时,将概念从单一的“丧尸”升级为包罗万象的“超自然”,无疑是一次“概念升华”。
3. 腾讯的阳谋:重注押宝与“舒适区”内的精准打击
在这场新兴赛道的角逐中,腾讯的姿态尤为引人注目。它并非浅尝辄止,而是以一种“Allin”的姿态,同时推进多个重量级项目,展现出其对“超自然恐怖射击”这一方向的强大信心和战略决心。
腾讯之所以敢于下此重注,GameLook认为其底气来源于对市场的精准判断。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超自然恐怖题材正处于一个拥有巨大“用户红利”的窗口期。此前,这个市场主要由独立游戏和中小型厂商进行探索,虽然证明了其潜力,但尚未出现一款在制作规模、技术力和完成度上达到顶级3A水准的标杆性产品。
4. 结语:超自然题材的未来
超自然题材的未来,不仅仅是又一次热门赛道题材轮换,它也对游戏开发者,特别是内容创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最核心的一点,便是“造怪”的能力——即设计出既有压迫感,又具独特性,能够成为游戏标志性符号的怪物。
正如《怪物猎人》中的“火龙”,或是《异形》中的“异形”,一个成功的怪物形象,其影响力甚至可以超越游戏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超自然题材中,怪物的形态、技能、行为模式,共同构成了游戏的核心体验。这需要开发者具备极高的艺术想象力和设计功底。
当然,这也意味着机遇的到来。从早年的《第五人格》在手游领域对非对称恐怖的探索,到如今在PC和主机平台发起对3A级超自然射击大作的冲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游戏产业力量的跃迁。当全球玩家的审美,从欣赏二次元美少女,逐渐扩展到“审怪”——欣赏那些设计精妙、充满魅力的怪物时,一个新的流行文化趋势或许正在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