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f小号 正文

不仅仅是破案:从银幕到游戏的福尔摩斯

cf小号 2

从银幕到游戏的元祖名侦探

和电影观众不同,游戏玩家对于游戏主题“撞脸”的宽容度要远远高于玩法的雷同,这一点可能会让电影导演们相当羡慕,相信每个翻拍经典的导演都曾经有过坐在小黑屋里抱头发呆的经历:怎么改才能让人觉得哇哦好惊艳?

完全尊重原著,对原著情节亦步亦趋最多也就赢得一个“中规中矩”的评价,但改编出自己的风格,用自己的理解去重新演绎原著的,又容易被评判为夹带私货。根据统计,电影时代开始后,被演员在大小银幕上演绎次数最多的文学角色是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 从1916年威廉•吉列主演的无声版《Sherlock Holmes》开始,一百年间有七十多个演员用各自的方式把这位名侦探在银幕上展现了二百多次。

所以,BBC推出的《神探夏洛克》在内容设定上干脆将背景完全换掉,既是脑洞大开的神来之笔,也是时势所逼不得已而为之的剑走偏锋。

相比之下,游戏界的“福尔摩斯圈”就没有这么红海,想借这个文学史上的经典IP来改编游戏的开发者们大可以不用去顾虑同行的设计,把自己理解的福尔摩斯形象映射到游戏中。

看过原作的都知道,《福尔摩斯探案集》难度和烧脑的本格派推理完全无法相比,福尔摩斯这个角色能长盛不衰的原因,除了作品开辟了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之外,更重要的是角色自身也有着鲜活饱满的个性。而以福尔摩斯为题材或者在剧情中引入福尔摩斯角色的游戏主要都是围绕着解谜破案的主题来展开的,但福尔摩斯这个形象的特点却不一定鲜明,这就让玩家的乐趣(无论多少)都只是从游戏本身来获得,粉丝们也无法得到更多的惊喜。

和最早的电影只是连放幻灯片一样,最早的福尔摩斯游戏也只是在黑白屏幕上弹出的无图像无音乐的文字解谜而已。能够以我们所能接受的游戏形象出镜的作品大概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FC上推出的一款《福尔摩斯:伯爵千金诱拐事件》,早年间曾经沉迷盗版红白机游戏的初代玩家可能还有人对它有印象,虽然过程中的文字完全看不懂,但是它的游戏方式却和当时的《冒险岛》《洛克人》之类的差不多。

没错,头脑过人的名侦探在这款游戏中干的都是一些爬墙上树钻下水道殴打无辜路人的买卖,虽说原著中的福尔摩斯也的确是个行动派,但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的样子。

以法庭辩护顺带破案解谜的逆转系列新作《大逆转裁判》在引入福尔摩斯形象的时候,也将他设定得和原作完全不同:添乱搞笑能力一流,每个案情经他“推理剧场”一番搅合后总是会得出啼笑皆非的结论,每每要主角成步堂替他擦屁股……虽然开发者很贴心地加入了不少能让福尔摩斯迷们会心一笑的原作梗,但从粉丝向的角度出发却很难将这个逗逼和福尔摩斯的形象联系到一起。

当然,福尔摩斯这个形象在破案游戏中出镜本就不是很适合用来打酱油,谁让他是侦探文学史上气场超强的元老呢。开发者在制作游戏的时候多数还是将他设定成主角的。

Mythos Software曾经推出过《福尔摩斯的失落档案:手术刀》和《福尔摩斯的失落档案:玫瑰纹身》两作。到了上世纪90年代,福尔摩斯游戏鸟枪换炮走上了PC的舞台,终于能更自如地将“解谜”“推理”这两大侦探元素融入游戏中了。这两款作品除了画面细腻之外,还很别出心裁地加了一个语音演出的细节。对于普通玩家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制作精良的侦探游戏,但对于福尔摩斯的粉丝来说,这让他们更能将游戏与印象中的小说和影视对白连接起来。

Frogware家的福尔摩斯

进入本世纪后,一家来自乌克兰的游戏公司Frogware终于盯住了福尔摩斯这座尚未被充分开采的金矿,从此十几年如一日地用各种姿势创作既有特色又能围绕原著感觉的案件,包括福尔摩斯大战亚森罗平,福尔摩斯大战开膛手杰克,福尔摩斯大战通灵女巫,福尔摩斯大战克苏鲁……十几年下来,除了画面由早期的粗糙进化到现在连毛孔都清晰可见之外,玩法也从一根筋的查案发展到了观察推理潜行加审判一应俱全。

比较有趣的是,Frogware深谙IP的价值在于用户这一条真理,福尔摩斯可能不是最犀利的侦探,但对于铁粉来说,他一定是最有魅力的侦探。游戏中的解谜与探索做得再好,也只是一个让玩家集中精神全程无尿点的故事而已,要抓住粉丝的心,细节是必不可少的。

早期的《福尔摩斯:木乃伊之谜》、《福尔摩斯:银耳环》中,还能看出设计者用力过猛的痕迹,生怕剧情不够紧张刺激,谜团不够扑朔迷离难不住玩家;到了《福尔摩斯:觉醒》时,前两作的成功给了开发团队信心,让他们能稍微放松精神,讨巧地加入了原著中莫里亚蒂教授的形象来提醒玩家“这的确是福尔摩斯游戏”,虽然教授在精神病院里登场的设计有些奇怪……

后来的《福尔摩斯:复仇》和《福尔摩斯VS开膛手杰克》更加成熟,前者取材自勒布朗的作品《亚森罗平智斗福尔摩斯》,原作是一部作家把同人写成原创的经典,塑造了一个侠盗亚森罗平的同时不带恶意地狠踩了一顿福尔摩斯,虽然法国人民的自尊心大大满足,但大多数路人还是觉得这事有失体面,柯南道尔本人也大为不爽提出了抗议,更不用说那些福尔摩斯的死忠粉丝了。因此,Frogware在《福尔摩斯:复仇》中,理所当然地为主角扳回这局,让福尔摩斯力克劲敌。

把开膛手杰克这个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加入游戏,是一个很大胆的举措:谜团太简单了不行,太复杂的话也没法服众。谁让福尔摩斯这个角色的存在事件正好和开膛手杰克一案有交集呢,这么有名的恐怖案件,他如果没去挑战一下,岂不是太让粉丝们失望了?在Frogware的福尔摩斯系列游戏中,这一作也是恐怖色彩最浓,画面最挑战心理极限的,幸好它问世于2009年,画面的真实度还不至于给脆弱的玩家留下太大的心理阴影。

故事的结局以福尔摩斯找到了真凶收尾,同时为“警方为何没有公开真相”做了一个说得过去的解释,从这一点来说,《福尔摩斯VS开膛手杰克》不但是一款优秀的侦探游戏,也是一部优秀的福尔摩斯同人小说。

可能是因为这一作的气氛过于压抑,Frogware在两年之后推出的新作《福尔摩斯: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不走寻常路,只解谜不冒险,讲了一个鬼故事。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是福尔摩斯诸多侦探故事中灵异气氛最浓重的一篇,当时柯南道尔厌倦了写福尔摩斯小说,于是大笔一挥宣布名侦探和死对头莫里亚蒂同归于尽了,结果导致N多读者戴黑纱悼念福尔摩斯,还有不少人拿弹弓子打作者家玻璃——作者的亲妈就曾经表示我儿你竟如此不孝居然敢把福尔摩斯先生写死……然后连载福尔摩斯小说的那本杂志销量也狂跌不止,在这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下柯南道尔有所动摇。有一天他跟朋友闲聊的时候听说了一个闹鬼奇谈,于是就把它写了下来,以福尔摩斯早年经历的名义发表,引发读者欢呼,之后又正式写了福尔摩斯归来。

所以这篇小说一开始就是神神叨叨,连侦探本人都犹犹豫豫地表示“不能用科学来解释的事情也许是存在的”,导致后来谜底揭开后不免给人一种你特么在逗我的感觉。可能就是因为这种感觉不太好,所以Frogwares取其精华成分而去其煞风景的真相,改编了这么一款充满了灵异奇幻血腥恐怖元素的解谜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一款游戏开始,Frogware在角色外型的塑造上开始竭力向1984格兰纳达版的TV剧《福尔摩斯探案集》靠拢了,2012年《福尔摩斯的遗嘱》、2014年《福尔摩斯:罪与罚》和2016年的《福尔摩斯:恶魔之女》三部曲皆是如此,更加深入地从外型到内涵地给粉丝惊喜。

不仅仅是破案的福尔摩斯游戏

福尔摩斯通过微小的细节观察来迅速判断出关键线索的技能“演绎法”在原著中让他几乎无往不胜,虽然在之后的侦探推理小说发展中,这个技能无数次地被后辈们以各种致敬的方式嘲弄过,但它仍然是福尔摩斯的标志,佐以他惊人的行动力,让一切谜题迎刃而解。

《福尔摩斯:罪与罚》和《福尔摩斯:恶魔之女》都很“粉丝向”地将这个步骤加入了游戏,面对新的线索人物,玩家可以通过观察其形态体貌来判断其身份性格,在最新一作里甚至还需要就某些细节做出判断——一个妹子手上有伤,你猜她是试图自杀过还是意外受伤?

就像很多福尔摩斯迷写的“续集”一样,这一类由观察所得出的关于对方身份、性格、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推理”只有福尔摩斯本人才能做到指哪打哪,一旦让华生来干,必然囧囧有神。在《恶魔之女》里,能够把所有人物的观察画像都正确地完成的玩家,都是人才。

但福尔摩斯也说过,“如果侦探工作只是坐在扶手椅里推理,那么我哥哥无疑是世上最伟大的侦探。”大部分时间里他都需要东奔西跑,像前面说的那款FC游戏一样爬墙上树,Frogware在新作里将动作元素大比例提高,潜行、QTE甚至格斗都出现在剧情中,更新了“破案=解谜”这个概念。

那么,除了解谜和各种动作场面外,破案还应该包括什么?

这就是Frogware在《福尔摩斯:罪与罚》之后开启的新篇章。之前的系列游戏中,玩家找到线索,解开谜题,指出凶手,故事就圆满地结束了。但在原著里,福尔摩斯之所以有诸多粉丝,很大一部分因素要归功于他的“人性”。

一个心狠手辣,逼得他人走投无路的敲诈犯是否该死?

一个人杀了正在殴打自己亲人的酒鬼,是否应该受到惩罚?

面对没可能得到审判的杀人犯,应不应该对其处以私刑?

面对诸如类似这种道德与法律相冲突的情况,福尔摩斯的处理方式是相当灵活的。在这一点上,他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截然不同。波洛坚持法律就是法律,死者的品行与案件本身无关,而福尔摩斯含蓄地表示“人民的呼声就是上帝的呼声”,网开一面甚至打打法律的擦边球都是常事。

Frogware在《福尔摩斯:罪与罚》中明确地体现了这一点,全篇共六个案件,每个案件结束后,玩家都要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决定凶手是否应该受到惩罚,而其中有两个案件就是完全改编自原著。“罪与罚”的命名也正是暗示。

等到了《福尔摩斯:恶魔之女》时,不但对真凶的处置是开放式的,还增加了“冤枉好人”的分支结局,玩家根据探索到的证据用不同的推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结论错了,同样可以把结论指向的犯人抓捕归案,除了犯人本人竭力声明自己无辜外,再没有什么阻力能促使玩家改正错误。仿佛可以看见Frogware带着点不怀好意的笑容:福尔摩斯也是一个人,是人就总会犯错误的。

也许,这就是Frogware的“福尔摩斯之旅”所指向的远方:用侦探形象的元老作为载体,来慢慢地呈现侦探游戏应有的意义,让玩家在享受推理解谜和操作的同时,也花一点时间去想一想,我们所做出的判断和决定,是否就是准确无误的?会不会有哪里弄错了导致结局南辕北辙?以道德为起点的路是不是就一定通往正义?

巧的是,这一点在之前提到的《逆转裁判》系列中也有涉及,《逆转裁判》的早期作品中,除了插科打诨的笑点和烧脑的探索辩护外,也不时地引导玩家去思考一些类似“职业的责任”、“道德与秩序”的关系问题。

游戏之外的生活中,福尔摩斯的推理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但这些思考却能让我们受益良多。

我很期待Frogware的下一作福尔摩斯游戏。

欢迎参加——爱玩网百万稿费征稿活动:当金牌作者,开网易专栏,领丰厚稿费,得专属周边!

游戏专栏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欢迎关注爱玩APP【精选】板块,更多精彩等着你!

福尔摩斯侦探游戏发展历程_福尔摩斯探案游戏_福尔摩斯游戏改编分析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cfxiaohaopifa.com/cf/15713.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