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cf小号 正文

狩猎沦为富人的龌龊娱乐 岂能以保护之名杀戮

cf小号 3

丛林打猎的游戏_战利品狩猎_运动狩猎

美国得克萨斯州少女Kendall Jones上网炫耀“非洲猎物”。

运动狩猎_丛林打猎的游戏_战利品狩猎

运动狩猎_丛林打猎的游戏_战利品狩猎

英国人在“狩猎节”进行狩猎活动。

狩猎,以保护之名杀戮?

近日英国媒体披露,包括马云在内的一群中国富豪最近流行起狩猎旅行,他们奔赴英国,体验上流社会的狩猎活动。此事在国内引发不少人的口诛笔伐,认为狩猎是一种残忍的杀戮行为,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但狩猎支持者们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和传统,而且合法的运动狩猎,不仅不等同于盗猎,而且还能起到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用杀戮的方式保护大自然?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实,狩猎引发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非洲五兽狩猎价格

24~64(万人民币)

非洲象:

狩猎区域:纳米比亚、南非、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莫桑比克

22~38(万人民币)

非洲狮:

狩猎区域:纳米比亚、南非、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博茨瓦纳、莫桑比克

53~250(万人民币)

非洲犀:

狩猎区域:纳米比亚、南非

12~22(万人民币)

非洲花豹:

狩猎区域:纳米比亚、南非、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

8~35(万人民币)

非洲水牛:

狩猎区域:纳米比亚、南非、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赞比亚、莫桑比克、乌干达、中非

“富人的游戏”

一只肥胖憨厚的黑熊悠闲地在加拿大丛林小道上散步,不时低头吃着东西,突然一声枪响,黑熊背上冒起一缕白烟,受伤的熊向森林深处跑去,最终因流血过多倒下。几分钟过后,黑熊的尸体旁多了几个东方面孔的人,他们挥舞着猎枪,呼喊着,兴奋的脸庞映照在阳光之下。

这不是某部好莱坞大片,而是2011年6月一些亚洲富豪远赴加拿大黑熊狩猎团打猎的真实场景。这项充满争议的狩猎活动——战利品狩猎,也称“运动狩猎”或“游戏狩猎”。

据英国环保组织“反对残忍体育项目联盟”调查,战利品狩猎几百年前起源于非洲的白人殖民者,他们认为猎取野兽的头颅或犄角的狩猎才是高级的,所以多年来禁止非洲的黑人狩猎,只允许白人从事这项“高雅”的狩猎。猎手的目的并不是获取猎物并出售,而是享受狩猎、追逐的乐趣并将猎物作为纪念品,制作成标本永久保存。

在国际上,杀死一只猎物的许可证价值往往高达几万美元,加上相关的服务费,花费更加巨大,有时会远远高于猎物本身的经济价值。因此被称为“富人的游戏”。以狩猎产业非常发达的非洲大陆为例,2014年完成一次性狩猎非洲五大兽的活动费用大约为20万美元。

多年来,战利品狩猎者一直声称自己是“自然保护者”,他们认为,野生动物得以生存的唯一渠道是被赋予经济价值。也就是说,只有让当地的老百姓认识到野生动物的价值,从中得到经济利益,才能让百姓自觉地保护动物。如果百姓得不到利益,就有可能不保护甚至偷猎动物。

按照狩猎者的说法,狩猎对当地社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猎物的肉成为当地社区贫困家庭的孩子主要蛋白质和脂肪来源;狩猎者对当地少数族裔进行拜访,带去必要的补给;通过额外的证书计划和奖牌计划,猎人进一步向当地提供资金;狩猎筹集到的资金被非政府组织用于向青少年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狩猎支持者们最愿意举这样一个例子:1994年,南非白犀牛有6700头左右。为以利用促进保护,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决议将白犀牛由附录一级降为附录二级,准予狩猎。南非政府向私人庄园主拍卖了494头活犀牛,获得相当于人民币7000万元的收益。由于犀牛栖息地扩大以及解决周围土著居民的民生问题,私人庄园纷纷将犀牛繁殖后,向狩猎者和世界各大动物园出售,使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已增长到目前的1.76万头。

“龌龊的娱乐”

然而,越来越多的富豪狩猎者却总是希望猎杀尽可能多的猎物,带不走的就扔掉。很多人只满足打很多的动物,然后在自己的猎物前拍照,用来攀比。为了照顾部分狩猎者贪多图快的心理,加拿大的一些狩猎场甚至提前几个月做好准备,他们会经常给当地的黑熊喂食,这样黑熊就形成了到点吃饭的习惯。狩猎客户到达后,会被安排到高处隐蔽,等黑熊来吃东西时,狩猎者就可以轻松猎杀它。客户的背后,还要有两名带枪的导猎来保护,一个人是防止受伤的黑熊冲过来,另一个人负责防止在狩猎时,其他大型猛兽过来攻击猎手。

“这不叫狩猎,这叫打动物。”有着几十年狩猎经验的加拿大老猎手马克对此很不屑。他甚至不屑将这种狩猎方式称为“战利品狩猎”,而是称之为龌龊的“娱乐狩猎”。

据估计,非洲狮的狩猎过程中,这种娱乐狩猎的比例占到85%以上,还有10%是狩猎其他猎物的过程中,猎手偶遇非洲狮。只有很少的职业猎人,不到5%,敢于用追踪足迹法去狩猎非洲狮,此时非洲狮才能被称为危险猎物。在马克看来,狩猎之所以被妖魔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多这种娱乐狩猎,作为一个职业猎手,马克呼吁抵制这种娱乐式狩猎。

狩猎旅游争议多

动物保护组织“反对残忍体育项目联盟”2004年12月提交给英国环境部长的报告中提出,生态旅游比战利品狩猎给当地人带来更大的收益:根据2004年11月南非伊丽莎白港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私人禁猎区的生态旅游创造了海外狩猎15倍的收入。虽然猎人付重金,但是普通游客的数量要高得多。猎人一次就把动物打死,但是摄影游客拍摄了上千次后动物仍旧活着。

东非国家肯尼亚和坦桑尼亚都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但肯尼亚是禁猎的,坦桑尼亚则是狩猎旅游的大国。这份报告以这两个国家为比较对象指出:“拍摄一只带鬃毛的雄师一年能给肯尼亚国家公园挣来五万美元,而狮子也不会死在照相机的镜头下。相比之下,在与之比邻的坦桑尼亚,一个猎人一般付一笔2000美元的‘战利品’费用,而狮子就永远消失了”。

实际上,狩猎触及一个极具社会争议的话题,不管是在非洲还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看待狩猎活动一直是一个没有形成共识的问题。那些支持进行有限度捕猎的人认为,通过这种方式筹集的资金将有助于对这些动物更好地进行保护;但在与之对立的另一个阵营中,人们反驳道,尽管很多野生动物没有被列入濒危物种行列,但每一只野生动物都是珍贵的,应当得到保护而不是被猎杀。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最近曾经对分别属于这两大阵营的观点都进行了报道。狩猎俱乐部国际基金会的主管梅丽莎·辛普森指出,野生动物保护官员们需要资金来对抗对狮子们的最大威胁——盗猎者。而这样的资金筹集渠道中最好的方式之一便是有限制的狩猎活动,每一只狮子的猎杀都可以带来高达12.5万美元的筹资。该组织标榜“基于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

她引用了坦桑尼亚的案例,该国从2008年至2011年间通过配额制狮子狩猎活动获得了7500万美元的收入。辛普森指出,尽管光进行拍摄的观光活动同样能带来收入,但坦桑尼亚境内的15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中有11个仍然需要狩猎活动的收入补贴运行成本才能继续确保运营下去。她写道:“与美国境内的配额狩猎活动一样,在非洲的配额狩猎活动对于动物保护事业具有重要贡献,这主要得益于它可以为当地社区的居民和保护区当局带来更高的收入。”

杰夫·付罗肯是国际动物福利基金的美国分部主管,他在今年7月份这样描述对狮子的狩猎活动,称它是“不可持续的,并对狮子这一物种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付罗肯指出每年大约有600头狮子在此类狩猎活动中被杀,其中大约有60%的客户是美国人。

付罗肯指出,那些寻求刺激的狩猎人往往会希望猎杀体形更大的雄性狮子,而这样做将会影响该物种的繁衍,因为它让狮子的种群中失去了那些最强壮个体的基因遗传。当一只占据统治地位的狮王被害,这也将引发一连串个体的死亡。因为这一地区的其他雄狮们将会立即陷入混战,为成为新的统治者而互相争斗,随后产生的胜利者将会立即杀死前任狮王留下的所有幼崽。

狩猎传统怎么办?

具有几千年历史的狩猎是一项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西方不少发达国家保留了极富争议性的狩猎活动,其实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

为保护部分土著居民的狩猎需求,不少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允许土著居民有限制地进行原始狩猎。例如印第安人或爱斯基摩人。在当地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印第安人可以猎杀驯鹿等动物;爱斯基摩人可以猎杀鲸鱼、海豹。

英国也是如此,像猎狐是英国王室贵族最热衷的运动,该运动在英国已经有300年的历史,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开始流行于王公贵族之间。直到今天,这些古老的狩猎活动依然在英国上层社会流行。每年的秋冬季节,狩猎者们身着盛装,骑着矫健潇洒的骏马并带领自己的猎犬参与狩猎。

英国2005年曾下达猎狐禁令,不过长期得不到落实。许多支持猎狐的人士呼吁干脆取消这一禁令,认为这种法律难以理解也难以执行,并且是对警察资源的一种浪费。

狩猎与反狩猎之争的背后,也是一种文化的冲突。一些坚持狩猎传统的人认为,反对狩猎的其实都是城里人,城里人认为狩猎很残酷,但实际上城里人不了解乡村生活。像猎狐,其实是在用人为方法控制狐狸的数量,以防止过多的狐狸对植物或其他动物造成威胁。而射杀和箩网的捕杀方式有悖于自然,不利于生态平衡。

正规狩猎对生态环境、动物保护乃至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在理想化状态下是这样循环的:通过拍卖配额引来有钱的猎手——在严格监控下,猎手完成专业化狩猎活动——高昂的狩猎费用分配给当地居民以及动物保护系统——动物保护事业得以顺利进行——民众自觉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群体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以更高的价格引来猎手……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曾发表声明称:“有节制的战利品狩猎活动不会是对动物的一种威胁,而恰恰是一种能缓和人类和动物冲突的办法,而且能给贫困地区的人们带来经济利益,从而增强他们对动物保护的支持。”

令人失望的是,《动物保护》调研表明,狩猎者花费的总费用最多只有3%能落到当地人手中。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cfxiaohaopifa.com/cf/15465.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