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24点:加减乘除间的趣味数学游戏(第32期)
3秒内解不出3、5、3、6=24的人,可能真的不适合打“斗地主”——但别急,这只是个提醒,不是贴标签。
真上手过的人都知道,手里摸到这四张牌时,大脑就像进了死胡同:要么把3+5+3+6=17算成“极限答案”,要么陷入“3×6=18”然后原地打转的循环。
别急,穷举太慢,那就先偷偷分治:把两张3先捆一起,等于6,剩下5和6,6×5=30,再把最后那个6搬过来——30-6=24。啪,半管水还没喝完,答案就出来了。
穷举、回溯这些看起来冰冷的词,其实像极了地铁换乘。
穷举就是坐到底每一站下车,回溯是高德地图走错后立刻“掉头上车”,分治则像把四号线拆成两段地铁线:二号转三号,最后都到西直门。
唯一区别,地铁卡扣钱,纸牌局扣的是自尊——谁先算出来谁赢那声“牛逼”。
最常被忽视的,其实是“8的执念”。3×8=24这个小学课本知识,在牌桌上是救命稻草。
看到4和6的组合,大脑要立刻蹦出“6先造个4出来”。
比如牌是2、3、4、4,脑子里就该把4+4=8、2×3=6再×8立刻翻出来。
口诀没有别的,就是“盯着24的因数表过一遍”:1×24、2×12、3×8、4×6,哪个最快达成就用哪个。
有人试过把阶乘、小数点都拉进来,硬凹答案。
不是不行,只是会让原本15秒的脑筋急转弯拖成15分钟。
在真实饭局里,老板、闺蜜、熊孩子都在等下一局,谁有功夫看你写方程?
所以“24点”的底层爽感,是“秒杀”,不是“做科研”。
偷偷说个不正经的小技巧:数字9出现频繁时,直接把“凑25”当伪目标,反正25-1=24,而9能轻松变10。牌面如果是3、3、3、9,先9/3=3,再用3×10(剩下两3先合并成10)就稳了——这思路听起来不太数学,却救急无数场。
真正打过千把局的人会体会到,24点拼的不是智商,是条件反射。
和开车很像:新手眼里全是障碍物,老司机眼里只有一条路。
把“3×8=24、4×6=24”刻进骨头,剩下的只是拼手速。
练多了,随手一洗,看到5 5 51就知道5×(5-1/5)=24,旁边的人连扑克牌都没摆正。
所以别怕算不出,算不出才是常态。
高手也会卡壳,他们只是把“卡壳时间”压缩到眨眼之间——靠的就是“穷举在心里跑,算法在肌肉里记”。
下次摸到牌别先皱眉,先在脑子里喊一句“我要8”,让大脑自动跳出“造8”的路径,速度直接起飞。
纸牌局散场时,通常只剩下两种声音:一声“我靠我怎么没想到”和一阵大笑。
前者是算法教育的最佳教材,后者才是游戏存在的理由——让数学恐惧症患者,也会心甘情愿再掰下一局。
-
上一篇
植物大战僵尸 中文最新版 -
下一篇
植物大战僵尸内购破解版2025